医药学论文:探讨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 回顾性总结67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IA)的临床表现,CT和MRI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认为小儿DIA的致残率、死亡率高,而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关键词: 颅脑损伤;轴索损伤;儿童
临床资料
2 临床表现 入院时GCS评分:3~5分21例,6~8分36例,9~12分10例。本组病人伤后均有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光反射消失19例,双侧瞳孔散大固定5例,去大脑强直状态4例,出现呼吸异常21例,收缩压低于90mmHg 25例,出现呕吐56例。
4 治疗 患儿入院后即送入ICU监护,20例行手术治疗,单侧去骨瓣减压或颅内血肿清除术。47例采取非手术治疗,治疗措施包括:(1)积极维持生命体征,使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配合早期机械通气;(2)积极控制颅内压,保证脑灌注压,改善脑微循环;(3)早期使用高压氧辅助治疗;(4)监测电解质、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讨 论
本组67例入院后均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积极纠正低血压后,2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4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1)维持生命体征。小儿全身血容量少,而头部血容量在全身中所占的比例大,易产生贫血和失血性休克,故尽早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保持脑灌注压,改善脑微循环。(2)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小儿外伤后多伴有呕吐,易产生误吸,形成低氧血症,导致脑组织的氧含量偏低,加重脑水肿,加快脑疝形成。本组患者入院后其中45例早期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采取间歇性通气(IPPV),若存在人机对抗时,使用肌松药打断自主呼吸,使呼吸频率控制在13~20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95%以上。(3)对昏迷程度重且高烧患者,早期使用亚低温(体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能明显改善轴索细胞骨架的异常,改善脑损伤的生理生化及代谢紊乱,抑制脑损伤后有害因素的生成与释放,防止继发性损害,有显著脑保护作用。同时亚低温可以降低基础代谢,减小脑耗氧量,减小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从而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4)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使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