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谈晚期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摘要: 晚期肿瘤属于高消耗疾病,多数也为恶病质,身体虚弱,全身各器官系统已处于衰竭状态,而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失调,以胰岛素分泌缺失或减少,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以说这两种疾病互为病因、互为因果,又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同时在治疗和护理中又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因此是一类临床护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我科自开科以来,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临床经验,在此提出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肿瘤 合并 糖尿病 护理
我科自2003年开科以来,共收治晚期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共3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晚期恶性肿瘤,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肺癌16例,合并糖尿病病史者14例,高血糖者2例,肝癌8例,合并糖尿病史者5例,高血糖者3例,其余乳腺癌4例,甲状腺癌1例,肾癌2例,脑瘤2例,直肠癌1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12例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13例应用渃和灵30R、50R、渃和灵N控制血糖,1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加渃和灵注射联用控制血糖,1例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一.健康宣教
二.心理调护
三.饮食指导
总之,既要能满足病人三餐的热能分配,又要能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合并糖尿病病人凡在确诊本病后,多用药物(口服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等)控制血糖,而如何调整药物发用量、积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血糖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性的作用。通过入院后监测床旁七点手指末梢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中餐前血糖、中餐后2小时血糖、晚餐前血糖、晚餐后2小时血糖、午夜12点血糖)来监测病人的血糖变化。通过2-3天的七点血糖监测后,初步调整用药剂量。当病人的血糖水平较为稳定后,改为监测五点床旁手指末梢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中餐后2小时血糖、晚餐后2小时血糖、午夜12点血糖)并准确记录在案。如病人血糖水平经过上述监测、调控后稳定在一较为理想水平,可改为每天监测空腹血糖或必要时查血糖。其最终目的是使病人餐前血糖水平控制并维持在5.5-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控制并维持在8.5-12.0mmol/l。要反复讲解监测血糖的重要性,消除病人因一日多次针刺手指所产生的惧怕。逃避心理,使其积极配合血糖监测。
通过正确的血糖监测,指导临床用药。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就,我们首选胰岛素治疗。由于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病人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我科多采用诺和灵30R和50R、诺和灵N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水平。教会病人储存和应用诺和笔的方法。诺和笔应存放在-4℃的冰箱中妥善保存,以免降低胰岛素的活性。诺和灵30R和50R在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灵N在睡前皮下注射。教会病人学会有计划地轮流使用注射部位,以免产生皮下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意在注射胰岛素时用前摇匀,排尽空气,缓慢推注,并皮下留针10~30秒钟,以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我科对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也使用胰岛素泵调控血糖水平,通过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的调整,最终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的目的。在应用药物时应谨防低血糖的发生并做好积极应对。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