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研究淡竹叶清热作用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
摘要: 目的研究淡竹叶清热作用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为淡竹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体外抑菌实验筛选淡竹叶有效抑菌部位,并采用HPLC-MS法分析抑菌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淡竹叶甲醇提取部位具有抑菌作用,根据液质联用图谱及文献,分析鉴定出淡竹叶甲醇提取部位中6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香草酸、香豆酸、牡荆苷、苜蓿素7-β-D-葡萄糖氧基黄酮、芦竹素或其同分异构体白茅素及苜蓿素。结论淡竹叶甲醇提取部位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各菌种的抑菌效果有较大差异,这一部位可能与淡竹叶清热解毒功效相关。采用HPLC-MS法分析鉴定有效部位化学成分,保留了液相色谱与质谱兼具的微量、快速的优点,结合了前者的高分离效能与后者的准确性及选择性的特点,方法稳定可靠,为淡竹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药鉴定 淡竹叶 抑菌实验 液质联用
淡竹叶的有效成分物质基础研究一直较为薄弱,现有化学成分的研究显示淡竹叶主含黄酮、三萜类、多糖、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4~6]。依据现代医学理论,结合淡竹叶的中医临床功效,本实验对淡竹叶不同溶剂的提取部位进行了抑菌活性的研究,对淡竹叶清热有效物质基础进行初步筛选,并运用液质联用分析手段对所筛选的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为淡竹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1 仪器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上海华线医用核子仪器有限公司);移液枪(北京金花移液器厂);HPLC-MS/MS液质联用仪(Water''s公司,型号Quattro Primer,产地:美国)。
大肠杆菌 CMCC(B) 44103;金葡菌CMCC(B)26003;乙链菌CMCC(B)32210;绿脓菌CMCC(B)24430。
2 方法与结果
2.1.1 提取部位制备
2.1.2 不同提取部位抑菌实验取上述供试品各1 g,加入蒸馏水1 ml,超声溶解。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冷却凝固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1 000稀释的大肠、金葡、绿脓菌液加到平皿上,用刮铲将菌液涂匀,再用打孔器在培养基上打孔,打孔后每个孔内注入25 μl药液,37℃培养24 h,观察实验结果。结果见表1。表1 淡竹叶不同提取部位抑菌实验结果(略)
从药敏实验中发现,淡竹叶的石油醚、二氯甲烷及水提取部位对该3种细菌抑菌效果为阴性,甲醇提取部位对该3种细菌抑菌效果为阳性,故对甲醇提取部位的抑菌效果做进一步的实验。
2.2.1 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实验将甲醇提取部位的浸膏配成相当于生药浓度为40,20,10,5,2.5,1.25,0.625 g·ml-1。同"2.1"项下方法实验,制作培养基,将菌液涂匀于培养基上,打孔,分别注入20 μl的药液,37℃培养,24 h后观察抑菌结果。结果见表2。表2 不同浓度甲醇提取部位对3菌种抑菌圈直径平均值(略)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淡竹叶甲醇提取部位对金葡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抑菌效果依次为:绿脓杆菌>金葡菌>大肠杆菌,但都属于低敏的范围。
结果显示,5 g·ml-1以下均有乙链球菌生长,故淡竹叶甲醇提取部位对乙链的抑菌最小浓度为10 g·L-1。
2.3.1 供试品制备取浙江产淡竹叶20 g,氯仿回流提取脂溶性物质至无色,药渣再用甲醇回流提取至无色,溶液蒸干热水溶解,离心,上清液过大孔树脂,弃去水液与20%乙醇液,收集75%乙醇溶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甲醇定容于5 ml容量瓶中,作为供试品溶液。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