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预缺血模型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预缺血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以探讨缺血耐受形成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 制备SD 大鼠大脑四动脉结扎模型及预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印迹、免疫沉淀等技术,检测各实验组中BDNF表达、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和下游蛋白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的水平变化。结果 预缺血组BDNF的表达、TrkB和ERK1/2磷酸化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 0.05),而TrkB受体的拮抗剂K252a可以降低其升高的激活水平(P< 0.05)。结论 预缺血激活BDNF-TrkB- ERK1/2信号通路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预缺血;缺血耐受
1 材料和方法
1.2 试剂 p-ERK1/2兔多克隆抗体及TrkB拮抗剂K252a (Cell Signal公司 );抗ERK1/2多克隆抗体、 抗BDNF多克隆抗体、抗磷酸化酪氨酸p-tyr及抗TrkB多克隆抗体( Santa Cruz公司 ); 羊抗兔单克隆抗体(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其他常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4 检测样品的制备 大鼠缺血6 min再灌注10 min后,断头快速取脑,分离双侧海马,置液氮中冻存备用。以下操作均在冰水浴中进行:从液氮中取出海马加匀浆缓冲液,用Glas-col匀浆器高速匀浆(10 s×6次),4℃下1 000 g离心15 min,小心移取上清液(主要为海马的胞质部分)备用。
1.6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IB) 等量蛋白样品经10%或15%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后,以湿转或半干转法电转移至NC膜上。转移后的NC膜经3%BSA封闭后加入不同的稀释后的一抗,4℃过夜。用洗涤液洗膜,加入相应的二抗,室温反应2 h。洗膜后以NBT/BCIP显色,结果以Image图像分析软件处理。
1.8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多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用最小显著差法(LSD),实验组之间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 test),P< 0.05为统计学有差异。
2.1 再灌注早期预缺血提高BDNF的表达 P组BDNF的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 0.05),见图1、表1。
2.2 TrkB拮抗剂K252a抑制预缺血诱导的TrkB和ERK1/2的激活P组再灌注10 min后,TrkB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较I/R组显著升高(P< 0.05),而K252a处理后两者的磷酸化水平都较P组有显著抑制(P< 0.05)(图2、表2)。
及ERK1/2的激活的影响表2 各组蛋白磷酸化及表达水平比较P组与I/R组比较:*P< 0.05;P+K252a组与P组比较:#P< 0.05
适当的预缺血处理可以增强神经元对损伤性缺血的耐受性已被公认,许多学者认为具体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一些基因表达上调和新的蛋白质合成增加有关。脑损伤后BDNF mRNA表达增加,其特异的功能受体 TrkB表达亦增多,且分布时程与BDNF mRNA相对应,从而扩大了BDNF的功效。BDNF还可以降低局灶脑缺血的损伤程度,促进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卒中后的功能缺损。向脑室内连续注射BDNF能防止缺血海马CA1 区神经元死亡。近期有报道BDNF 参与了脑缺血耐受的保护过程, 这些都足以说明BDNF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