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研究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摘要: 研究发现,医学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在逐年增多,这些问题正引起有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结合我院的研究生心理状况,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讨论,分析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及成因,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来源;对策
1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关资料报道,2002年第三军医大学对该校264名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分析,发现有11.7%的军医大学研究生存在着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2.3%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某医科大学一男性硕士生因长期心理障碍得不到疏导而发展成一种变态心理,装扮成女生窜至另一所高校女生澡堂偷窥而受到相应的教育和处理;2006年3月有关"复旦研究生虐猫"的帖子在网络上也广为流传。一些医学院校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表明,约17.17%的医学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和偏执。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国内常模,但优于大学生常模和非医学研究生。此外,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还具有女生差于男生,硕士研究生差于博士生,二年级研究生差于一、三年级的特点[2]。
2.1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 研究表明,学业、就业、经济、婚恋、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及方法、环境适应能力是医学研究生压力的主要来源。某高校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研究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学业,其次是就业、经济、婚恋和人际关系等问题。青年咨询网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影响研究生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就业、学业、情感问题,与本调查结果基本相近。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也持类似结论[3]。
2.2.1 竞争压力大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竞争压力太大。这主要是来自学业、就业和经济压力。从对医学研究生的学业要求来看,医学研究生承担着比其它类型研究生更大的压力。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考试按《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规定的学分数,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在学期间,有两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合格,经补考合格者,或有一门必修课程考试不合格,经补考仍不合格者,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但不得申请学位。从笔者担任2年来的研究生辅导员经历发现,大部分同学反映学习压力过大,特别是临床学院的研究生,从开学初就每天晚上坚持晚自习。我校每年因为外语考试成绩、课题研究成果、论文发表数量,还有学位课程成绩这些硬指标没完成而没取得学位的平均有20多位同学。随着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要求的提高,如研究生必须在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SCI论文,学业压力更大。同时,目前研究生的就业矛盾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生人数逐年扩招,竞争随之加剧。而作为学历高的研究生而言,他们承受的经济压力更大,求职的心理期望值也更高。相当部分研究生当时考硕、考博的目的就是为了暂时规避就业矛盾,希望高学历可以换来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当他们刚一入学就会发现就业的竞争逐年激烈,不一定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值。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势必造成他们心理落差,但此时,他们已没有再逃避就业的退路,那些不能正确调整心态、准备定位的研究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多重压力的交互作用下,医学研究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荷日趋沉重,造成了过重的思想和精神负担,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现实和及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势必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2.3 应对逆境的能力差 迫于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本科应届生直接攻读硕士,或者硕士直接攻读博士,他们在整个青少年时代的人生旅途上是一路鲜花走过来的,没有经历逆境磨练,缺少应对逆境所必备的各种心理素养,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较差,在人际交流及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较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