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医药学论文:探讨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来源: 2017-11-15 17:47

 

摘要: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关键词: 心绞痛 药物 诊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尽管不稳定型心绞痛第一个月AMl和死亡的发生率已较早期明显下降,但随后一年的预后仍然不良,死亡或非致命性MI的发生率达10%或更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然而,冠脉造影、血栓形成等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不稳定型心绞痛演变至ML通常都存在一个血栓形成的过程,传统的抗心绞痛药物尚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研究发现,冠心病人缺血发作时血栓素(TXA2)代谢的血浆浓度增高,TXA2是人类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主要环氧化产物,它是强烈的血小板激活和血管收缩产物。阿司匹林通过邻近激活部位丝氨酸残基的乙酰化不可逆性抑制此酶,而噻氯吡啶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一,虽然不良反应相对不常见,但在使用之前仍需仔细权衡。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尚未明确,使用范围较大,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相对来说是剂量依赖性的,此点正在研究之中。
其三,阿司匹林抑制或噻氯吡啶的选择问题虽然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来看,噻氯吡啶有其独特的价值,特别是在两个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中,噻氯吡啶在降低率中发生方面,显示比阿司匹林优越,但其真正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其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也令人担忧。
血栓的形成无疑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溶栓疗法在AMI的治疗中已证实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一疗法在UAP治疗中的价值自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尽管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临床实验,但不少学者对此开展了小范围的研究,在本节中将对这些实验作一简要综述。
不少患者对溶栓疗法反应差,可能原因为:①从心绞痛发作至人院做冠脉造影,相距时间过长,所形成的血栓对溶栓剂有抗药性;②由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所致的动脉狭窄是冠脉阻塞的常见原因;③血栓同粥样斑块在不同患者中比例不同,亦可导致患者之间的差异。
同一溶栓制剂经冠脉内和经静脉输入的疗效比较,以及不同溶栓剂之间的疗效评价均未见报告。目前的临床实验病例数少,影响因素多,故期待着UAP溶栓治疗的大规模临床实验,以做进一步的评价。
三 钙拮抗剂与心绞痛
钙拮抗剂治疗心绞痛的基础是对血管平滑肌收缩抑制作用的高度选择性。钙的L型通道在动作电位的平台期,调控钙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钙释放刺激一系列依赖ATP和cAMP反应的发生,从而导致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因此钙拮抗剂抑制钙离子内流,影响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平滑肌的张力。就不稳定型心绞痛而言,特别是静息状态自发型心绞痛,除固定斑块狭窄外,有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或痉挛和血栓同时起作用。钙通道的调节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的临床益处包括:强烈的血管扩张作用,防止冠脉痉挛,增加缺血区域侧支循环,继发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率和血压下降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临床上除单独或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以减慢和预防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外,冠脉痉挛所致变异型或自发型心绞痛也从钙拮抗剂为首选药物。有高血压伴心率缓慢者优选硝苯地平。高血压较轻而窦性心率较快者优选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也有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与硝苯地平合用者,也可进一步改善症状,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拼团课程更多+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