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浅议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案辨治
摘要: 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是一种少见的脊柱发育障碍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只能以预防为主[13],导师宋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取效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痿证/中医药疗法;医案
谷某,女,19岁,于2006年12月19日初诊。该患自6岁发现双手指间关节增粗呈梭形,无疼痛及压痛,步态异常,轻度鸭步。于哈尔滨某医院诊断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口服枸橼酸钾钠无明显疗效。之后3年病情逐渐加重,至9岁在北京某大医院确诊为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晚发型)。后病情发展,继发股骨头坏死,于2005年行髋关节置换术。现全身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行走困难,脊痛,脊柱侧弯。诊见:四肢痿软无力,行走困难,腰脊酸软疼痛,月经不调,不能久立,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舌暗苔白,脉沉弱。X线示:多发指指关节肥大,前端增宽,腕关节骨性关节面致密,椎体扁平,前缘变扁,中后部隆起,椎体后缘凹陷,双膝退行性骨关节病。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脾肾两虚型;西医诊断:脊椎骨骺发育不良(晚发型)。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根据其症状与中医的"痿证""五迟""五软""腰痛"等病证有关。《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又据五脏所主,提出了"痿辟足""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命名和分类。本病病证常常涉及诸脏,而不局限于一经一脏。痿证与脾胃亏虚密切相关。不论起病急缓,多由脾胃虚损引起,如《医宗必读·痿》云:"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津液充足则肺气布散周身,气布血行,四末得润;肝藏血主筋,经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可见筋之屈伸运动须得后天水谷精微之濡养;肾藏精主骨生髓,赖脾胃生化,肾气得旺,骨髓方充,人之活动方能灵转;心藏神主脉,水谷之气洒陈于下,输布于上,心气旺则神气在,神气达于四末,则足能步,掌能握,指能摄。故五脏虽皆能使人痿,但脾胃为之根本,故《素问·痿论》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并将其作为治痿的根本大法[46]。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互滋养,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故本病例将"滋水培土"作为治痿之法,通过调整肾与脾胃生理功能,补其虚损而疗疾。《内经》云:"足受血而能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脾为后天生化之源,又主四肢肌肉,若脾胃不健,生化不足,血气难充,足何以能步?故"治痿独取阳明"为治痿之根。痿之成病,筋弛而肉痿,若湿浊稽留经脉,血气难至,故肢体不得血气之荣养而渐消成痿。故痿证多沉痼难治,利湿化浊为治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血气欲荣四肢,必由经脉输布,经脉不畅,血气难达四肢,故疏通经络为治痿之枢。盖痿证之成,必筋骨痿软,非强筋健骨而不能复,此亦为治痿之本。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