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联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生是因脑供血动脉发生闭塞或狭窄 , 脑供血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 , 影响正常的脑神经功能[1]。临床认为 ,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 , 甚至医学研究认为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与NO 水平密切相关[2]。本次研究中 , 针对 NO 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13 年 2 月~2014 年 9 月收治的40 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甲组 , 男 28 例 ,女 12 例 , 年龄 52~86 岁 , 平均年龄 (69.0±6.2) 岁 ;选取同期入院的 40 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乙组,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49~87岁, 平均年龄(68±6.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选取与排除标准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均经 CT 以及 MRI 扫描确诊 , 符合脑血管会议关于脑卒中评判标准[3]。排除标准 :脑卒中合并严重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疾病 ;近期曾使用过影响机体凝血或纤溶机制药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 ;因心源性而导致的脑栓塞 ;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 3方法 入院后第 3 天实施彩色多普勒检查 , 对双侧颈动脉进行观察 :头部后仰 , 取卧位 , 检测双侧颈动脉 , 检测一侧颈动脉时 , 头偏向一侧 45°, 颈部充分显露 , 探头依次根据颈动脉走向 , 从胸锁乳头肌外缘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连续性地探查横、纵切面 , 查看是否有斑块以及明确管腔的狭窄情况。且入院后第 3 天清晨在患者空腹状况下取 2ml 静脉血标本 , 保存后送交检查 , 交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观察统计 , 主要观察 NO 水平。
1. 4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 NO、高密度脂蛋白 (HDL)、D- 二聚体 (D-D)、甘油三酯 (TG) 水平。
1. 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形式表示 ,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 , 甲乙两组患者的 HDL、D-D、TG 水平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患者的NO水平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 1.
3讨论
随着临床磁共振血管造影、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广泛应用 , 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早期及时诊断患者疾病 , 可有效预防血栓进展 , 防止疾病恶化发展 , 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分析研究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 , 便于临床做出及时有效的预后诊断。临床研究认为 ,动脉粥样硬化是形成脑血栓疾病的基础 , 因此也可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是脑卒中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据调查统计 , 临床认为导致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危险包括吸烟、饮食不调、高血压疾病、饮酒过度以及精神压力严重等[4]。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颈动脉狭窄 , 是导致脑卒中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机体因长期处于缺血状况 , 再加上受到内外部刺激作用 , 增加了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NO 为新型细胞内以及细胞间的信使因子 , 具有广泛的生物作用 , 研究表明 , 在机体中 NO 具有双向作用 , 因 eNOS而生成的 NO 为一种典型血管扩张剂 , 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 , 发挥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 在机体中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的拮抗剂 , 且为人体内源性脑血流调节剂、自身脑血管保护剂。且 NO 具有良好的抗增殖、抗血栓以及抗炎效果 ,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5]。但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发现 , 机体一旦发生 NO 过量 , 会出现细胞内钙超载 , 大量堆积谷氨酸 , 严重干扰能量代谢 , 加重脑损伤 , 而大量的 NO 则会对内皮细胞产生刺激 , 释放出内皮素。内皮素为一种收缩血管物质 ,会增加血液粘稠度 , 容易诱发微血栓形成 , 导致脑损伤情况加重。本次研究中, 甲乙两组患者的HDL、D-D、T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甲组NO水平则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综上所述 , 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 NO 密切相关。因此 , 临床在诊断缺血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时 ,可通过观察 NO 水平变化进行评价 , 有利于临床预后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曲旸 , 赵振美 , 夏章勇 , 等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与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4,16(8):889-892.
[2] 许寅宏 , 徐恩 , 林清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2014,31(7):603-605.
[3] 申丽红 , 梁小乐 , 高旭光 .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4,16(3):237-239.
[4] 王锦阳 , 徐玉珠 , 刘俊艳 . 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中的应用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2014, 22(2):140-143.
[5] 罗萍 , 王丽霞 , 朱好辉 , 等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2014, 31(2):289-291.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