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承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的瓶颈和超越路径
摘 要: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上海1自贸区由此成为新一轮制度改革的试验田。本文以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为背景,以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为前提,从连云港区位和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连云港承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的瓶颈,以及连云港克服这些瓶颈的路径:坚持错位发展,扬长避短;紧抓机遇,探索自身自贸区的建设;规避虹吸风险,与上海自贸区协同发展,共享改革红利。
中国论文网 /3/view-12542500.htm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连云港;溢出效应瓶颈;超越路径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6年后,世界经济并未完全摆脱危机阴霾,发达经济体走势不一,不少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增速下滑挑战,国际资本和商品市场波动异常,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复苏进程凹凸不平。与此同时,美国试图主导国际贸易新规则,建立诸多边服务业协议(PSA)、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将金砖国家全部排除在外。面对严峻的国家贸易和投资环境以及“二次入世”的威胁,中国经济发展变革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外部压力。
一、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分析
上海自贸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它不仅为上海带来了发展的红利,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贸易、服务等一系列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作为长三角重要的港口城市,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连云港的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管理等资源要素汇聚连云港,完善港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连云港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1.推动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优惠和改革红利必然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而从改革的领域来看,以第三产业居多,因此必定会引起第三产业的集聚和溢出,而在溢出过程中发生的产业转移和地区间的分工合作则会推动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体表现则为第三产业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也会使周边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向资本、知识密集型转变。对连云港来说,从2000年-2013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平稳上升,到2013年达到了40.26%,但与其他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第三产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 2000年-2013年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
数据来源:连云港统计局网站
2.要素溢出效应会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必将加剧上海区域范围内的要素稀缺度,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土地、劳动力、交通等有形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各种要素向周边地区溢出,为周边地区承接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提供了前提条件。
3.推动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一系列扩大贸易开放领域的措施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导致周边地区进入国际市场搜寻成本大幅度降低,进入国际市场的距离大大缩短;另一方面,也是使得国际企业更加容易接近周边城市,从而大大增加对外贸易合作的机会。
4.促进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自贸区向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必然要求周边地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自贸区建设中的仓储、加工、配送等服务需求必然会转移到周边地区,这就要求周边地区完善自身的港口、公路、铁路、仓库、电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周边地区通过上海自贸区来吸引外资,扩大贸易,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二、连云港承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的瓶颈探讨
1.区位劣势,不利于吸收周边较发达城市的要素溢出
连云港虽然被誉为“海滨城市”,但却存在“港城分离”的现象,不利于城市依托港口发展,同时也制约着制约港口的发展。连云港虽然位于东部沿海地带,对外沟通较为便利,但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连云港的城市定位也一直存在着问题。从连云港向西部的地区,经济发展都比较落后,因此连云港的发展得不到周边地区有效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支持;而连云港的东部地区对外联系也不是很紧密,开放度较低,对外资的引进不够充分。经济学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辐射范围最大半径是300公里,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连云港的位置并不是十分理想。
2.连云港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2013年连云港市三次产业结构14.4:45.3:40.3,与全省6.2:49.2:44.7和全国10.01:43.9:46.1相比,农业比重明显偏高,非农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其中,农村仍基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分散经营,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和盲目性,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要求。农产品加工层次低,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缺乏竞争力。
3.连云港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发达,无法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连云港与其他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如大连、青岛、烟台、福建等相比,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也明显处于落后,也缺乏充足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为其产业发展和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且,连云港虽然有着大陆桥的交通优势,但缺乏雄厚的“大后方”作依托。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段时间,连云港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政府和企业并没有抓住机遇,进行深刻的开放和变革,因此便不知不觉中扩大了同其他港口和地区发展的差距。与同为首批开放的宁波港比较,在1985年,双方发展水平相当,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由于各方面的发展原因,两港口之间的发展差距逐年拉大,具体体现在港口建设和货物吞吐量上,2013年,连云港的货物吞吐量为2.02亿吨,而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4.96亿吨,二者无论从规模还是发展情况来看,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对上海自贸区航运、物流等方面的承接上,宁波港将成为连云港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4.苏北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为连云港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
从交通条件来说,尽管苏北交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苏北目前的交通条件还是比较落后的,贯穿南北、联通东西的综合交通网依然还在建设完善当中,交通条件依然在制约着苏北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
三、连云港超越承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瓶颈路径的思考
1.坚持错位发展,扬长避短
连云港具有较为完善的港口集疏运体系,从港口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其在全国港口布局中很重要,尤其对通过陇海线进行腹地中转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连云港港口“十一五”期间建设投入1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8倍。主体港区15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完成阶段性目标,30万吨级矿石码头试运营,12个生产性泊位建成投产。因此,连云港应该积极承接上海自贸区的物流、仓储,抓住机遇,进一步拓展港口优势,重点发展远洋集装箱运输,扩大港口的各项功能。
2.抓住机遇,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要抓住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带来的机遇,强化对上海自贸区转移产业的承接,以此为契机,加强定点招商,向外推广连云港的产业发展条件、区位优势和服务水平,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向连云港的扩散转移,争取溢出效应产生的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项目在连云港运行发展,从而加快自身原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同时,连云港应加强对自贸区配套产业的发展,对物流、仓储、租赁、批发、服务外包和金融后台进行重点建设,承接大企业总部的分部和职能,发展区域性、职能性总部经济。
3.理性应对上海自贸区的虹吸效应
上海自贸区各种投资、贸易、金融的便利政策将对周边地区的企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能会导致高端人才、企业外流,对周边地区的服务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短期内可能对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实力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连云港在承接上海自贸区的产业转移,享受上海自贸区改革“红利”的同时,也要正视上海自贸区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的虹吸效应。对此,连云港应该将其看成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机,吸收上海自贸区的人才溢出,对上海自贸区形成反向虹吸。通过制定一系列人引进的政策措施,积极进行宣传,广泛接纳人才,为对接自贸区、提升开放水平打好人才的基础。对于内部资金、人才外流的情况,政府应积极应对,通过出台一系列吸引资本回流的政策,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企业进入的门槛,鼓励企业实行“区外注册,区内经营”的运行模式,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在享受自贸区一切优惠政策的同时,带动港内产业的转型升级。
4.探索本地自贸区建设
继上海自贸区之后,2014年底,国务院又批复了天津、广东和福建三个自由贸易园区。对连云港来说,距离自贸区的申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带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连云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可能。连云港依托上海自贸区进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升级,在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发展逐渐成熟的同时,也可尝试申请连云港自由贸易园区,自上而下为自贸区打造完善的发展环境,扩大内需,吸引技术、人才、资本向区内流动。同时,加强与周边其他发达城市的联动,处理好连云港和大陆东海岸都市圈的关系,树立连云港作为国际性港口城市的新形象;要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加强与中国内地企业和制造商的联动,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进一步扩大进出口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连云港在国际贸易中的枢纽作用,扩大在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知名度,打造连云港品牌。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