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道德修养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摘要:语言交际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交际受到相应的言语道德规范的制约。一个人道德品行的高尚或低下,都会通过人际交往表现出来。在语言交际中,要求人们应恪守言语道德信条,做到言而有仁,言辞有礼,言语要诚,言语要雅。
中国论文网 /5/view-13106029.htm
关键词:语言交际 道德修养 仁厚 礼貌 真诚 文雅
语言交际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交际受到相应的言语道德规范的制约。可以说,道德是言语的法码,一个人道德品行的高尚或低下,都将给他人以深刻的印象,都会通过人际交往表现出来,也即行为行表,言为心声,人善语善,人恶语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十分推崇“立言先立德”、“言德统一”的话语道德规范,在语言交际中,要求人们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要恪守言语道德信条,做到言而有仁,言辞有礼、言语要诚、言语要雅。
一、仁厚之心创造出和谐的语言交际关系
良好的道德修养最能打动交际对象的心弦,说出来的一字一句也都能犹如滋润万物的甘露,点点滴入听者的心田,收到良好的语言效果。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要求人们要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要以仁厚、宽容之心待人。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而不仁者,势必会既伤人又害己。比如:
一次,某医院里发生了一次争吵。原来,一名患者在北京做了一个大手术,回到当地后到这家医院复查。接诊医生可能是因为患者没有在当地做手术的原因而对其冷嘲热讽,但患者一直没有理会。当患者问到,如果病情反复该怎么办时,该医生嘲讽道:“你不是有钱吗?你有钱再到北京来一刀呗!”患者终于爆发了,大骂医生缺德。
这个医生的语言问题不是说话技巧的问题,而确实是道德修养上有一些问题,做人上缺少了那么一点点的仁厚之心。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增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美好的心灵是语言表达最好的“艺术”。
仁厚宽容、互谅互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语言交际中也一样,我们把宽容的心态、豁达的气度用在自己的言行中,就会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许多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人与人之间就能多一份和谐、多一份信赖。如下面一例:
公司几位高级主管聚餐庆祝业绩上扬。由于都是一级主管,特加派一位新进职员随桌帮忙。职员斟酒时,由于紧张过度,一不小心,一大杯酒倒在一位秃头主管的头上。而这正是公司总经理。大家全愣住了。尴尬时刻,总经理用餐巾擦擦头,然后笑着说:“老弟啊,你以为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治好我的秃头吗?”
这位老总用幽默的语言化解了难堪和紧张的气氛,让庆祝晚宴继续和谐、轻松地进行,而且充分显示出了自己仁厚、大度的品格修养。而这名职员后来一直对总经理的仁慈和宽容感激不尽,工作格外卖力。
二、敬人之德培育出完美周到的语言礼仪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国人的语言表达富含很多的礼仪元素。在语言交际中,运用礼仪,可以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完美周到的礼仪可以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友好与善意,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但是,礼仪不是做作的、僵硬的模式,它的原动力来自高尚的道德,是人们道德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道德与礼仪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人的高尚的道德修养,使他获得人们的尊敬和好感。而且,也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使礼仪这种行为更加持久、更加规范、更加深入人心。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敬人是礼仪的一个基本原则,尊敬他人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体现在语言交际中就是要求人们要讲礼貌。礼貌是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对交往对象要重视、恭敬,要适当、适度地使用礼貌用语,对他人态度和蔼,举止适度,彬彬有礼。
周恩来总理是世界公认的最有风度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之一,他的外交语言堪称典范,而这和他的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周恩来总理在道德修养上也堪称楷模。在他病重时,脚因为过度肿胀而穿不上鞋了,只有穿拖鞋走路。工作人员心疼周总理,让他穿着拖鞋参加外事活动,认为外宾是能够理解的,但是总理不同意,他说:“这不行,要讲个礼貌嘛!”于是,他请工作人员为他特制了一双鞋,留着接见外宾时穿。周总理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了对他人的重视与尊敬,表现出传统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周总理受到了人们的盛赞,认为他的语言是富有魅力的,风度是无与伦比的。
礼敬得人,轻慢失人。有时候,我们可能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他人。我们先看一例:
……他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就招呼他:“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
那个孩子压根儿不理我。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
“谢谢你--同志!”我道歉说。
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这是斯诺在其《西行漫记》中记述的一件事,当时的语言背景是:斯诺和人们一起吃饭,那两个孩子给他们端饭,斯诺口渴了,想让孩子给他端点冷水。孩子为什么不理斯诺呢?原因就在于他那一声“喂”,让孩子感到不礼貌,伤了孩子的自尊。
所以,在语言交际中要敬人之心长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可出言不逊,出口伤人。当下社会追求多元,倡导个性,有的人便把傲气与个性等同起来,动不动就以张扬个性为由口出狂言,字眼儿中充斥着狂妄、贬低、轻蔑的痕迹。这既会让交往对象受到不愉快的情感伤害,同时也使自己显得无知、无礼,没有修养。我们要陶冶尊重他人的情感,拒绝话语霸权,不能盛气凌人或居高临下,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和思想,要始终抱着一种热情友好的态度,善待他人,做到言语和气、礼貌。
当然,谦虚礼貌不是让人谦卑,更不是让人奴性十足地阿谀奉承别人。有的人急功近利,就忘记了做人的公正性客观性,对权势之人,或者对有利可图之人前呼后拥,花言巧语,事事恭维,将人的自爱、自尊的道德人格丧失殆尽。这样的言语透着虚伪和过强的功利心理,令人厌恶!
三、真挚之情赋予语言打动人心的力量
真诚是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与人交谈,贵在真诚,我国自古就有“修辞立其诚”的说法,语言的魅力源于真诚,因为真诚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交际话语、交际秩序的必要条件。真诚,是说话成功的第一乐章,真实、真情和真诚的态度,是用语言打动人心的最佳诀窍。
所以,在语言交际中,我们要做到以真诚的态度进行交流,用得体的语言表达真诚,建立自己与受话对象和谐的语言交际关系,赢得对方的信任,取得语言交际的成功。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缺乏真挚的感情,开出的也只能是无果之花,虽然能欺骗别人的耳朵,却永远不能欺骗别人的心。正如林肯所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
上一个问题我们谈到要讲礼貌,要尊重他人,需要注意的是,礼貌语言应发自内心,真诚是礼貌语言之本。一些商店的迎宾小姐、售货员见到顾客说“您好”、“欢迎光临”、“请您慢走”的时候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有的银行工作人员说这些客套话时甚至眼睛抬都不抬,脸上也是毫无表情。这些不是发自内心的、不真诚的礼貌语言成了形式。这是目前相当普遍的“伪尊重”现象。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就被伪尊重过一次。一天,金老师突然发作急性阑尾炎,疼得要命,被送到了医院。在他疼得死去活来之时,医院可能听说他去了,为了显示重视和尊重,领导带着迎宾小姐,挂着绶带,欢迎他光临,还给他献花呢!这就是典型的伪尊重,是缺乏真诚的礼貌,他这时候需要的不是什么微笑服务,而是需要你赶快治疗!
言语真诚还要求我们在语言交际中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心态甚至是民族心理,渗透进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中,变成了一种道德规约和做人理念。语言交际中,要求人们要言而有信,行而有果。
有时承诺容易,践诺难。自古以来,人们说的话比做的事不知要多出多少倍。这就要求我们出言要谨慎,在说出承诺前,应考虑清楚自身能否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如果没有多少把握,就不要去随意承诺,以免留下不讲诚信、言行不一的印象。
四、健康的心灵孕育出文明高雅之语
语言要雅,指的是话语内容要健康、文明、高雅,不说粗话,不恶言秽语。这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很难做到言谈文雅。而言语行为是否文明健康,从根本上还是言语道德修养问题,交际话语是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的直接体现,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话语的粗俗化和庸俗化,其实是一个人的精神、心灵粗俗的表现,是价值观粗俗化在话语上的具体反映。
话语文明健康是人们要遵守的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现实生活中,粗话脏话和格调低下之语还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中。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语言粗俗的人,有的是嘴里脏话粗语零碎不断;有的是以说低级趣味的黄色笑话为乐;有的是以张扬个性为由说一些痞子味十足的话语等等。
网络上,在网络文学、聊天室、贴吧以及论坛中,充斥着内容粗俗,格调低下,思想落后,意志颓废的语言。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也给社会道德风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网络交际话语暴力化、粗鄙化、庸俗化的现象会蔓延到现实社会生活中,会直接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往。
甚至在大学校园里也经常会听到粗话、脏话和痞话,有的脏字竟然成了某些大学生的口头禅。在校园流行语中,也存在着不道德不文明粗俗化的成分,有的校园流行语看似幽默、风趣,但格调较低,如:剑南春(见男春)、东方不败(不男不女)、智多星(脸上的黑点多)等。而有的学生还认为这些话很有个性,很酷。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们必须不断强化人们的话语道德教育,形成积极向上、高雅健康、文明礼貌的语言交流环境。要让人们明白,庸俗的痞子味绝对不是时尚,低级趣味绝对不是幽默,粗糙的话语也绝对不是豪爽。
段朝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