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视角下民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老龄化加剧使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作为我国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面临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增长与护理人员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民政局及四家民非养老机构的走访调查得出,护理人员供给主要存在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年龄偏大,流动频繁的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其原因在于护理人员薪酬福利、管理模式、工作强度不合理,人才培养缺乏,社会认同不高,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对此,我们建议政府对护理人员提供工资补助,减轻民非机构经济压力的同时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经济待遇,改变教育方向加强人才培养,引导社会风向增加社会认同,完善劳动力市场减少搜寻成本,同时养老机构要改变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自我实现感。
[关键词] 护理人员;民非;养老;供需失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3. 086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3- 0191- 03
1 护理人员对于养老机构的重要性
1.1 护理人员是养老机构服务直接提供者
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为老年人主要提供饮食、洗漱、寝居等生活照料服务及血压测定等简单医护服务,因此,护理人员作为直接提供服务者,可算作养老机构核心资源。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接触最多的便是对他负责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素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都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入住体验,因此,拥有保质保量的护理人员是一个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1.2 护理人员或将成为政府对养老机构补助的重要指标
在对武汉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政府也非常重视武汉市民非养老机构的发展,并意识到了现阶段护理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除了出台各项政策文件鼓励人才向护理业流动之外,政府拟将原本依据护理床位向养老机构提供补助的方式转变为依据护理人员数量及质量提供补助。这一转变将大大改变民非机构对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2 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供需失衡问题
2.1 需求不断扩大
自我国2000年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以来,老龄人口一直呈快速上涨趋势,至2017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 090万人,占总人口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 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按国际标准每3个失能老人配备一名护理员推算,我国护理员存在近千万的缺口。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极大需求。
2.2 供给持续疲软
2.2.1 数量不足
中国养老机构2015年末专业技术技能人员仅195 568人,持证上岗护理人员人数不足两万,远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与此同时,相比于有编制的公立养老机构以及经济实力较强的营利性养老机构,民非养老机构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低社会经济实力注定了其对专业护理人才的低吸引力,这也直接导致民非养老机构护理人才的极度短缺。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养老机构都未能达到1∶3的人员配比,甚至一名护理人员需要照顾一层楼十数个老人的生活起居,这样的人员比例必定难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2.2 质量不高
虽然我国早在2015年便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持证上岗,但在我们走访的四家养老机构中,持证人数不足两成,多数护理人员仅接受过养老机构的简单培训便直接上岗。有调查表明,民办机构中拥有资格证书的仅为9.5%,甚至有26.1%的服务人员没听说过资格证书[1]。以医院为依托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情况相对较好,多设置护士站安排护士值班并由医生定期巡房,员工质量相对较高。此种模式是否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老年护理人才短缺现状的暂缓方式可做进一步讨论。
除专业能力外,护理人员的文化素养也普遍较低,大专及以下达86.2%[2]。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民非机构的护理人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多为在其他职业中缺乏竞争力的进城务工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低,专业技能缺乏。但护理员除了负责老人餐饮、梳洗等生活服务外还需掌握量血压等简单医护技能,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使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能力差,仅能照料而难以提供良好护理服务。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