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住全球经济回暖大势
随着全球金融体系连通性的下降,再次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低。 到今年9月,距离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整整过去了10年。算起来,受到波及的大部分国家平均用了8年时间才挽回颓势。直到今年,全球经济形势才呈现出较明显的增长态势。
当前,随着全球金融体系连通性的下降,再次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低。不过,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四位研究员――苏珊・伦德、阿希特・梅塔、杰姆斯・曼尼卡和戴安娜・金斯廷却在今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去十年后――变与不变》一文中提醒道:如今,在经济回暖的表象下,那些曾经熟悉的危险信号“又悄然爬回来了”,且又添上了许多新的暗流。
未来,要想保住全球经济回暖大势,需在化解债务问题等原有风险的同时,提高对新技术手段扩散带来的一系列监管难题等新风险的警惕。 全球经济出现回暖
众所周知,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是从债务问题开始的。
早在2000年初,看似前途一片大好的美国房地产业吸引着普通人、银行和投资者竞相“买入负债”。在各种新奇金融工具的推波助澜下,众多全球投资者被卷入了一场“看上去很美”的危险梦境。
2007年,美国房价开始下跌,并直接引发了贝尔斯登旗下两家次级抵押贷款对冲基金的破产。接下来的故事全球皆知: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丢盔弃甲,申请破产,由此触发了全球流动性危机。这是二战以来的第一次全球性经济衰退。
从历史惯例来看,严重的债务危机平均需要8年才能复原。这一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为应对危机,各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方和决策者被迫拿出了一系列特殊措施。10年过去了,金融危机留下的余波在一定程度上渐渐平息。
一方面,银行比之前更加“安全”了。如今,全球银行的资本化程度更高。美国和欧洲银行的平均一级资本比率从2007年的不到4%上升到2017年的15%。“大型银行必须建立额外资本缓冲”成为许多国家金融决策机构的共识。
另一方面,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总额从2007年的最高点12.7万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5.9万亿美元,减幅达到53%。同时,随着跨境货币的流动性骤减,全球金融体系的连通性有所下降。这意味着,再次发生2008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有所降低。 债务风险未曾消退
然而,麦肯锡的四位研究员通过研究过去十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版图发现,许多我们熟知的金融风险其实一直未曾消退。首当其冲的就是债务问题。
目前全球债务还在继续增长,只是换了“借款人”――政府、非金融机构债务累累,发达国家的家庭负债有所缓解,但发展中国家的局势却不容乐观,特别是企业外债风险日益凸显。
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人以为会看到一波全球去杠杆化的热潮。可事实上,全球债务在过去10年依旧呈增长态势:从2007年的97万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69万亿美元,整体增幅虽不算大,但与全球GDP增速相比仍不容忽视。
根据历史规律,债务危机一般始于私人领域,随后逐步向公共领域转移。这条惯例在过去10年得到了验证,如今全球政府负债率正在持续攀升。据麦肯锡统计,在2008年到2017年年中期间,全球政府债务总量几乎翻了一倍,现在已超过60万亿美元。
造成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有多种。对发达经济体来说,主要是过去10年政府的税收收入下降而社保支出增加,导致负债率上升。美国等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为缓解危局,不仅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方案,还着力推动银行和关键产业的资本化,直接导致政府负债累累。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债持�m攀升所反映出的却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变相流入了公共行政部门或效率低下的大型国企。
除了政府债务,日益攀升的企业债务问题也让人忧心。特别是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市场利率走高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借外币债又会带来额外的风险――一旦本国货币贬值,企业就会陷入债务恶性循环。
这一观点在不久前就得到了印证。今年8月,不少金融分析师提出,土耳其里拉的暴跌,将直接导致土耳其企业外债负担大大加重。
根据麦肯锡的测算,未来五年,全球将有创纪录数额的企业债券陆续到期,年度再融资需求将达到1.6万亿~2.1万亿美元。如今,在市场利率走高的影响下,一些借债企业的财务状况已经摇摇欲坠。可见,未来全球企业违约破产的案例将不在少数。 新风险暗流涌动
旧伤未愈,全球金融发展的“海面”下又涌现了许多新的“暗流”,需提高警惕。麦肯锡的报告认为,除了债务问题,世界还充满其他未知的风险。未来数年,全球金融体系还将面临着由区块链、先进算法等新技术手段快速扩散所带来的一系列监管难题,以及高度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对自由贸易理念带来的冲击等诸多新的风险。
例如,新技术的到来就伴随着潜伏的危机。
加密数字货币的流行趋势愈加凸显,但是,泡沫破灭的预言已经在比特币案例上得到验证;同时,电子货币对于国家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性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是一个未知数;先进算法技术支持下的快速交易虽然效率喜人,但也容易导致快闪跌市。
而看似“更加安全”的传统银行,也要接受新玩家的挑战。阿里巴巴、亚马逊、脸书等平台公司,正在用移动支付和电子货币挑战传统银行业。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银行业务组预测显示,如果全球利率水平继续恢复持稳,加上其他利好条件,传统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将在2025年达到9.3%。然而,一旦企业和私人客户转而拥抱新兴的网络平台,传统银行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此外,麦肯锡报告提出,另一个危机在于:在过去十年,全球约有3万亿美元用于购买被动投资产品,可是,被动交易意味着投资者并没有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基本面进行深入考察,这会降低资本市场效率,乃至引发波动。
更重要的是,当前地缘政治局势会给上述所有潜在的金融风险“添上一把火”。当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呼声在西方各国此起彼伏之时,如何重塑全球金融体系、怎样诠释自由贸易的本质等,都将成为未来金融业亟需破题的重要课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