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一、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
根据不同的情况,山体滑坡的成因也是各有不同的,概括起来讲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地貌条件、雨水和人类工程活动三点。
(一)地质地貌条件
不同地质构造形成山体滑坡的概率是不相同的,例如山体斜坡的岩体、土体受到了切割,并出现了不连贯的状态,其形成山体滑坡的概率就会大大的增加。在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和重力作用下,山体斜坡便可能形成一个水道,裂缝、断层逐渐扩大,最终便会发生山体滑坡。另外,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成山体滑坡的概率也是不相同的,如山体中间的地势相对平缓,下坡的地势比较陡峭,且上坡是环形的坡形,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相比于其他地形地貌发生山体滑坡的概率更高。再者,山体岩性的不同,如软、硬相间的岩体,也更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最后是地下水的影�,如下水产生的静动水压变化,可能会降低山体斜坡的稳定性,进而引起山体滑坡的发生,或是长时间的地下水浸泡,使得山体岩石、土壤发泡、软化,从而致使山体滑坡的发生。
(二)雨水
通过对山体滑坡发生的统计和总结来看,在多雨的夏季,山体滑坡的发生率会大大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雨水渗透进了山体土壤内部,增加了山体的含水量和土体的重量,与此同时山体由于受到了雨水的浸泡,所以其土壤会发泡、软化,这会严重降低山体土壤的抗剪强度、稳固性、承载力,当超过一定极限时,山体滑坡便会发生。
(三)人类工程活动
当前,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程度越来越大,这也成为了山体滑坡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开凿水道、开挖坡脚、修建公路等,均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山体斜坡本身的稳定性,导致其更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另外是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也会降低山体土壤的稳固性,一旦遇到较大的雨水冲刷,就会形成山体滑坡。再者如果在山体的周围修建了人工蓄水池、排水渠等设施,在漫溢、渗透的作用下,山体的岩体、土体均会发生软化,在自重的积压下和雨水的冲刷下,就会发生山体滑坡。
二、山体滑坡的有效治理措施
(一)强化山体边坡的稳固性
山体滑坡的有效治理其重点便是要加强山体边坡的稳固作用,确保山体岩土体结构的稳固性。可以利用植被种植来提高山体结构的稳固性,在山体边坡表面,来种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树木,发挥其根系的吸附能力,进而确保土壤稳定性,实现水位保护,减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还需要做好风化问题的处理,因为风化作用是造成山体岩土体结构以及土壤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此需要在治理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时高度重视,采取山体喷浆或者加设防护层等方式,来阻隔气体和山体内岩石之间的接触,进而减小风化作用给山体结构稳固性造成的影响,或者可以在山坡上进行块石铺设,来避免风化作用。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提高边坡的稳定性,还可以建设坡体减压脚,在坡体驱滑段,铺设土石,以提高坡体的抗滑能力,提高坡体的稳固性。
(二)合理设置山体排水沟
为了减少雨水对山体的浸泡,防止岩体、土体软化,我们应当合理的设置山体排水沟,将过量的雨水快速排干,降低山体的含水量和土壤重量,防止其流通不畅,破坏山体岩体、土体本身的牢固性,避免出现山体失稳,进而发生山体滑坡。不过,排水沟的设置,必须要具有高度的合理性,需要合理的设计排水方向以及截面尺寸,基于山体设计情况来明确排水沟指标。一般而言,山体的排水沟其深度应当达到0.5m左右,宽度0.4m左右,坡度需要控制在1:3。对于排水沟的形态,也应当多做考虑,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设计合理、有效的排水形态,如将排水沟设计为树枝状,这样有利于吸收、排出更多的水。另外,如果是山体周围的地下水量较大,还可以设置盲沟,将山体沿途层内的地下水排出,实现地下水量控制,进一步保证山体的稳固性。
(三)科学设置挡士墙
挡土墙可以分为多种的类型,根据其建设所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钢筋石笼抗滑型、浆糊抗滑型以及混凝土型。通过在山体的边缘地区科学设置挡土墙,能够有效的预防山体滑坡,或是减小山体滑坡带来的危害。在挡土墙的设计和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科学性,要精确的估算滑坡推力,并建设具有相应或更高抵挡能力的挡土墙,这样才能使挡土墙切实的发挥出作用;除了挡土墙之外,还可以考虑采取边坡支护、抗滑桩等其他工程技术措施,其都能够起到增强山体斜坡稳固性,防止山体滑坡的作用效果。
山体滑坡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危害巨大,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力度,做好对山体滑坡的治理工作。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点治理措施之外,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还应当加强对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预警,并快速的进行现场控制,从而保障社会经济财产与人员安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