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也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这一情况下,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若是想进一步的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并规避潜在的风险,便要做好合理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模式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旨在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国有企业更加注重内部控制,清楚的意识到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模式对自身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帮助,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要进一步的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并稳定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便要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对企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进行合理完善。
一、风险管理的概述
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这8大要素,并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企业内部其他工作人员的影响和控制,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开始到贯穿整个企业的各项活动中能够有效的识别出对企业可能造成风险和相关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将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降至最低。在应用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与内部控制进行结合,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方式,应用到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势必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
(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互动机理
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一般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开展的。换句话说,风险管理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并保证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从而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着重点不同,前者更倾向于对于风险过程的管理,后者则是注重规范管理的作用。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企业需要了解经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建立独立且系统的风险管理职能的部门,由于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相较于内部控制来讲,针对于企业的管理领域上具有扩大风险管理的发展,这是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是内部控制的深化和延伸。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模式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模式设计需要以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为基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完善,在这过程中需要将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好的融入到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中,以此来促使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合理的细化和延伸,从而发展成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来将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细则和规定贯穿到企业项目运行和发展的始终。基于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需要将风险管理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合理有效的体现,从而将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重要环节进行具体执行。因此,在国有企业的项目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超强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提升风险的解决与应对能力,促进企业平稳的度过风险期,并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思路
(一)提高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
提高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相关管理者需要通过具体的监督来有效的实现对内部控制动态的更新。在此同时还需要对所进行的内部控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以此来检验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监督意识,尤其是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近期所要投资的金额较大的项目的监控以及风险预警和内控评价,从而将内部控制更好的贯穿到整个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中。在这基础上更要确保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相互监督,避免出现决策失误等情况的发生。
(二)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国有企业需要形成自我免疫机制,对企业开展的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判,提前对潜在的风险制定解决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完善风险控制策略和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将绩效考核作为重要的指标,通过利益的驱使来促使国有企业内部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升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水平,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以往企业在进行经营和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在进行后续其他项目投资预判之前,需要对曾经投资出现风险因素的进行了解,并发挥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的最大作用。
(三)促进国有企业的信息沟通
促进国有企业的信息沟通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在这一环节中,国有企业的相关管理者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了解以往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相关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信息进行集结和归类。还要建立相关的内部报告以及信息收集机制。通过信息收集机制来更好的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和建设,以此来有效的保证内部控制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在国有企业各个部门中的流动性,从而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的信息沟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在这过程中,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行业内外部环境的控制和完善,从而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秩序。对于内部环境来讲,要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处于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状态,既要保证董事会的决策权,又要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并加强项目决策的监督力度,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外部环境的控制,通过外部的监管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一些恶性竞争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压,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结论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帮助不言而喻,只有将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并完善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才能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国有企业的信息沟通不仅是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企业蓬勃发展的必�之路。
参考文献
[1]吴颖.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J].中国商论,2016(22):35-36.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