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深耕打造数字化 银行
编者按:随着金融需求的日益场景化和碎片化,金融服务愈发呈现数字化特征,银行纷纷投入巨大的�Y源进行数字化转型。移动化、智能化和数据化在更高效地获客、活客、留客的同时,给客户带来了更便捷的服务、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体验。在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各银行依托自身固有优势,或单点突破以点带面发展,或整体推动各业务线齐头并进,涌现出各类典型案例。《银行家》课题组调研发现,西安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从战略出发,全方位推进“移动化、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数据化”建设,实现了经营效益和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这对地处西北的银行殊为不易。为此,我们特邀西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王欣撰文,分享其数字化重构银行经营发展模式的理念。
我国正加速步入数字化社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浪潮,对银行业固有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乃至对金融生态和竞争格局都带来巨大冲击。银行业因势而变,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更好地适应开放融合的生态环境,对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在经历了电子银行、网络银行、移动银行后,银行业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创新正加速重构银行经营发展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 数字化战略先行
西安银行作为区域性法人银行,将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动融入,不断探索科技引领,创新金融服务,全力服务于大西安建设和市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西安银行战略规划纲要(2017-2021)》确定了“持续推进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转型,打造西部领先上市银行”的战略愿景。为加快战略落地,西安银行提出“一个核心、双轮驱动、三大支撑、四大领域、五个关键词”的发展理念。
一个核心:以数字化转型作为科技引领实践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充当着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的角色,这些都高度依赖信息和数据的价值,因此金融服务行业一直是技术创新的积极实践者和受益者。西安银行在新一轮五年战略发展规划中将“数字化”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为风险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工具,为运营管理节约更多的成本。
双轮驱动:坚持数字化银行和银行数字化双轮驱动策略。数字化银行,即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创新的产品体系、创新的获客渠道、创新的风险管理机制乃至创新的金融生态。西安银行运用“大、智、移、云”技术(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将“数字化”注入全渠道业务的全流程闭环操作,全面提升客户体验。银行的数字化,主要是内部管理的数字化,通过技术架构改造和大数据挖掘,将内控、管理、分析、决策等各项内容都以数字化的方式提供并有机联系。
三大支撑:以创新组织机制、业务机制、技术架构作为三大支撑。组织机制方面,专门设立了直销银行部和互联网金融部,作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两大抓手;业务机制方面,建立全方位对接互联网机构的业务和科技能力,形成场景共享,生态共建,着力打造具有高效流程、大数据模型和高并发支撑能力的平台;技术架构方面,探索“集中+分布”的开放融合架构,推进云平台集中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信息科技支撑的安全高效、开放融合、集中管理和弹性扩展。
四大领域:创新产品、渠道、风控、金融生态四大领域。产品创新方面,将业务需求驱动和信息科技引领紧密融合,聚焦对客前端服务,提高产品服务体验。获客渠道方面,站在“B2B”和“B2C”的视角精简并数字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客户体验。风控技术方面,以反欺诈、防盗用两大类账户风险为视角,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风险防控策略,综合运用OCR识别、人脸认证、“@盾”等技术手段,利用SAS建模工具建立自有风险授信模型,大幅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金融生态方面,通过技术创新与跨界融合,搭建全新的消费金融与普惠金融平台,升级对政府公共服务、惠民便民工程等领域的系统性金融支撑,打造数字金融生活城市典范。
五个关键词:移动化、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数据化。移动化方面,坚持移动优先,充分利用业界领先的移动开发技术,统一移动服务门户,体系化建设移动产品,有效跟踪业务投放,支持业务持续迭代,并以开放、标准的框架无缝打通手机银行业务生态;平台化方面,创新移动支付、投资理财、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对内聚合产品与服务,对外链接合作伙伴与客户;场景化方面,广泛连接各类金融生态场景,打造覆盖“衣、食、住、行、医、教、购、娱”的生活生态圈;智能化方面,引入指纹、手势、刷脸、声纹等生物识别技术,形成新的交互体验;数据化方面,通过大数据应用和挖掘,全面客观地刻画客户标签,设计针对性的产品和营销方案,提高“识客、达客、获客、活客”能力。 场景金融打造金融生态系统
互联网金融兴起后,银行网点的业务量急速下滑,大部分业务迁移到线上,场景金融迅速崛起,甚至出现“无场景不金融”的观点。场景金融是银行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在场景中嵌入金融服务,可以直接触碰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和友好的体验。场景金融是银行收集数据的入口,也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出口。
西安银行在场景和生态圈建设上,发挥本地区域性银行特点,紧紧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以自有渠道为基础,自建场景,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活服务,打造自有的“金融生活圈”;另一方面以行业场景为基础,融入场景,打造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深度融入场景,打造丰富的“场景金融圈”。同时,让各个场景相互融合、相互引流、相互促进,最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有生命力的互联网金融线上生态圈。 自建场景搭建生活圈。以自有金融产品(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银)为核心,以本地服务为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医、教”八大领域,搭建金融生活圈。例如:实现水电天气缴费线上全覆盖;市政停车场所、汽车站的缴费服务可在线上完成;开发本地特色旅游资源,成为西安城墙景区门票线上支付的官方唯一渠道;假期推出亲子游线上优惠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场景服务,为用户提供贴身、暖心服务,让其感受到良好的使用体验,提升线上渠道活跃度,实现获客、活客;同时,场景解决方案满足了银行的B端客户的需求,与之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并形成良好口碑。
外接场景拓展垂直领域。未来的银行服务将融合到场景中,无所不在。同时,基于国内现状,互联网下半场的主赛场在垂直领域,深入探寻垂直领域机会,依托银行核心的支付、账户能力与之开展合作,是银行外接场景的发展方向。西安银行重点布局社区、教育、旅游、政务、医院、停车、零售七大场景,输出账户、支付、理财、缴费四大能力。
以医疗行业为例,智慧医院综合服务平台是西安银行融合移动互联、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基于“互联网+金融+医疗”,将线上虚拟医院与线下实体医院有机融合,通过网络实现门诊预约挂号、检查报告查询(支持在线下载留存)、诊间费用支付等一站式全流程的移动医疗服务模式。在方便患者的同时,还针对院方管理需求实现了危急值预警、库存预警、病案质控推送、患者行为分析等决策支持管理服务,助力医院更好地配置人员,有效管控医疗资源,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服务。随着“智慧医院”的普及,将形成健康大数据平台,构建智慧医疗生态圈,不仅满足了个人和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还为大数据价值挖掘积累了资源。
场景金融连通零售和公司业务,形成整合营销。通过场景金融服务,尤其是保障房社区服务平台、校园缴费服务等七大外接场景输出金融服务,在满足垂直领域企业需求的同时,银行获客效果显著。以西安银行与西安交警APP的合作为例,最初只是支付能力的输出,支持在线缴纳交通罚款;逐步发展到账户能力的输出,通过详细了解机构客户的业务痛点,提供恰当的专业解决方案,并且凭借专业服务能力,将服务延伸到关联部门。保障房线上社区服务中,物业缴费、代扣主要基于“现金管理+物业管理+C端缴费服务”,带动对公存款几十亿元,同时银行服务品牌受益颇多。
消�M金融异军突起。随着消费金融从高端向低端渗透、从低频向高频转移,国内银行在消费场景的业务飞速增长。西安银行从2017年开始尝试提供小额分散贷款,在搭建自有大数据风控模型基础上,对行内客户进行优化,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如腾讯、阿里等合作,截至2017年末,基于消费场景的线上信贷投放余额为57.57亿元,全年累计投放266亿元,线上小额融资服务的客户数量达到260万。2018年上半年获客数量超500万(与线下客户重合极少),资产接近200亿元。线上业务的获客量实现了重大突破。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以往的营销方式,使金融变得无处不在,正如《银行3.0》作者布莱特・金所说,“未来银行不是一个地方,而是随时随地的一种服务”。西安银行正通过“金融+场景+生态”模式,连接公司与个人,联动线上与线下,衔接金融与商业,为客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 科技为业务赋能
从科技支撑到科技引领,近年来银行的科技与业务互动融合逐步加强,共同推进,在获客、场景建设等诸多方面,金融科技不断为业务赋能。
西安银行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将互联网技术与渠道创新、业务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相融合,进行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型。
移动化是核心。西安银行的移动化、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数据化理念中,移动化是核心,所有业务都推向手机端,未来将打造银行APP统一入口,通过场景化联接方方面面。目前,通过与蚂蚁金服技术合作,对手机银行进行架构升级,实现手机银行由传统移动渠道向移动金融开放平台的转变。在这个平台上,从基本银行业务功能,到生活、出行、购物消费,银行能从全生命周期了解用户,推动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服务能力,精准触达用户,将金融服务渗透到用户的生活当中,推进普惠金融实践。
“西银惠付”串起极“智”生活。“西银惠付”支付平台通过融合微信、支付宝、银联、翼支付、百度钱包、京东钱包及银联签约银行等二维码支付入口,首创实现“七码合一”,创造了业内移动收单融合渠道最多的纪录,为商户提供了便捷、安全、高效、灵活的二维码收款产品,同时满足互联网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和商户的安全收款需求,使传统的线下零售更加智慧化。目前,“西银惠付”已经覆盖政府惠民工程“放心早餐”、回民街智慧旅游商圈,以及各大景区、综合医院、校园缴费、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地铁、公交等领域,日均交易额超过千万元。
“@盾”全渠道账户保护。“@盾”的服务对象是银行卡账户,并非针对某一渠道。融合账户保险、渠道管理、交易预警、告别验证码等多重功能,实现移动金融安全领域的创新突破,是客户自主管理账户风险的有效手段和便捷工具,其独有的“保险箱”和“实时预警器”功能使金融消费者不再是银行产品的被动接受者和使用者,而成为个人账户安全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和实践者。“@盾”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增强了客户参与感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银行主动承担起监测、控制客户账户异常交易风险的责任和义务。
互联网技术应用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运营方式,分布式架构使运营更平稳、更高效,敏捷开发使业务需求响应迅速,渠道移动化使客户体验提升。科技赋予银行业务更强的服务能力,也给予了小型银行与大型银行同台竞争的机遇。 掘金大数据提升竞争力
银行数字化的核心能力是数据能力,即大数据风险判断能力和大数据运营能力等。2018年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要求将数据应用嵌入到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全流程,实现数据驱动,发挥数据价值。这对银行的数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是银行越来越重要的资产和增值源泉,要想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价值,需要全面系统整合各方数据资源,分析海量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探索大数据标准体系,形成统一的数据资产,不断推进从数据应用到数据业务再到数据创新的发展,形成数据支持业务决策能力和数据运营能力。
银行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服务为中心,提升客户服务、风险防控、运营管理等能力。如何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并将价值回馈业务,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西安银行以数据应用与服务为纵轴,以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水平为横轴,有效掘金大数据,实现“两降两升”。
降低成本。通过数据挖掘找出潜在客户,通过适当营销手段转化客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降低获客成本;同时,基于大数据挖掘进行网点转型、流程再造、渠道设计、产品设计甚至UI交互优化,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例如,通过建模,在目标客群中挖掘相对高价值的潜在信用卡客户,制定营销方案,在一定营销资源内显著提升成功率,降低�I销成本。
降低风险。一方面,通过数据挖掘的风险建模,逐步建立新型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识别“好”客户与“坏”客户,实现系统自动授信、自动预警、自动风控,提升欺诈风险、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挖掘、建模能力提升,银行识别风险交易、洗钱等非法行为的能力加强,将降低陷入法律纠纷甚至监管处罚的风险。例如,通过建模,结合外部数据,对1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客户实现自动授信、秒级放款,获客的同时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
提升体验。通过数据挖掘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变“被动接收请求”为“主动提供服务”,针对性地为客户设计产品、改造流程、触达客户,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让客户更有归属感,提高客户粘性。例如,通过手机客户端收集客户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对手机客户端流程、功能布局、UI交互设计等进行优化,让客户使用更便捷、顺畅,提升客户体验。
提升单产。通过数据挖掘,更合理地推送金融产品,提升营销成功率,将客户潜在需求转化为交易行为,提升客户粘性的同时,充分挖掘客户价值,带来更多赢利点。例如,通过对代发工资类客户进行分析,分析工资发放后的投资偏好,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产品和产品投放时点,挽留客户资金,提升客户资金留存率,提升价值客户单产。
科技改变金融,金融改变生活。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产品、渠道、营销模式等金融服务的外在形式在改变,组织架构、考核机制等内部运营也在随之改变。科技引领,数据驱动,利用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银行将是小型银行的制胜之路。
(作者系西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