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一场雨的欢歌
稍减,便会不顾母亲的反对,冲进雨中和小伙伴们嬉戏了。
少年时,是不懂听雨的。所以,既没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感慨,也没有“自在花飞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惆怅,更没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志豪情。
等年纪稍大些,过了不再肆意嬉戏的年龄,最终被那些熟背于心的诗词所打�印T�来,雨不仅能看到,能摸到,还能静静聆听。
诗人墨客自古是最爱听雨的,好像雨能触动文人那根最敏感的神经,撩动他们内心最细腻深密的文思。而心绪不同,雨声也不尽相同。
晏殊听到了雨滴圆荷的美妙,温庭筠却在回廊间听到雨声时喟叹寂寥;李重元在闺房中听雨自乐,苏轼在船上听到雨声就心境大舒;戴望舒在《雨巷》中的心思清丽婉转,而杜牧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喟叹则让人陷入沉思。是啊,雨,从未变过,却早已物是人非。
叶延滨说,“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话一点不假,你心存豁达,听到的就是柔风细雨,一袖清凉;你若心存怨怼,眼前自然就是骤雨疾风了。
和如今相比,我更喜欢乡下的雨声。城市的雨声,带着钢筋水泥的沉闷和回响,而乡下雨声可不是这样。雨,敲打着老屋上的瓦片,发出的每一声声响都清脆可辨,从盈盈低吟到激情昂扬,像演奏一首优美的曲调。
宋代词人蒋捷认为,人生听雨有三个境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年少时不谙世事,听雨如歌;中年背井离乡,听雨惹乡愁;而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雨声如诉,才知道人生悲欢离合终是常情。
词人的伤感,自然源于那个战乱不息的年代,而如今很多人却是因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加上雨天出行受阻,而对雨天无感。即使是周末,也会抱怨下雨天打乱了出游计划。
其实,我们大可像诗人一样,在繁忙之余,静下心聆听一场雨声,给疲惫的心留一方余白。或站在窗边听雨打窗楣,感知雨落下时花草树木的欢愉,大地欣喜若狂的气息;或沏一杯茶,握一卷书,边饮茶,边看书。有墨香萦绕,淅沥雨声相和,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静心听雨,会让我们忘却人世嘈杂,让心态归于平淡、安和;可以让心灵渐渐清澈,如雨丝般只留一眼清冽、一缕美好,回归自我。在雨中,一切烦忧,也随之单纯、简单。
听雨时,大可翻捡出内心深处的记忆,捡拾出人生最纯净的那段过往,细细品味当初的感动,斟酌生活的况味。因此,而懂得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方不辜负这一场雨的欢歌。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