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以常德市高校为调查对象,运用分析归纳法、调查法等方法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其目的是为大学生创业增添信心、减少阻力,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创新优势,为大学生创业研究提出有效地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常德市高校的调查》资助。基金项目:本文受到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产业经济学”资助。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每年积累的大学生未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社会创业能力低,加上传统的就业型教育观念,消融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互联网+”理念的出现,冲击传统行业及其创业形式,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崭新的创业方式,使创业不再局限于实体经营,给大学生一个发挥自身优势和技能以及创造力的机会,更是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一个契机。政府通过提供创业服务以及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升创业能力。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本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其创业意愿分析――以常德市高校为例
1、具备的互联网知识比较简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水平,使之成为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所具备的互联网知识与技能仅仅是在线聊天、购物或是查找信息、资料等,对于熟练使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维护互联网的正常运行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在校大学生却寥寥无几。
2、缺乏必要的经验
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即便是专攻经营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也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很少有人能在创业实践中灵活运用其所学的理论知识。
3、创业意识模糊
在现今“创业热”的社会潮流下,许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他们并没有详尽的规划与考虑创业领域以及创业形式,仅仅是以“从众”“随大流”的心理盲目跟随“创业热潮”而走上创业之路。
通过对常德市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总体来看,65.1%的学生有创业意愿,34.9%的学生完全没有创业意愿,有创业意愿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完全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从学历角度看,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创业意愿比例(64.7%)要略高于本科类院校(58.5%);从所学专业来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意愿(69.1%)大于非经管类专业的创业意愿为(59.6%);从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看,当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创业意愿(67.2%)要高于没有当过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创业意愿(55.6%)。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意愿很强烈,在现如今“互联网+”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很强烈。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大学生不能合理的运用“互联网+”模式下提供的资源,不能很好的与创业进行融合。随着“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成熟,大学生创业环境会逐步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W+”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是大学生创业的新工具新模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
1、个人因素
一方面,部分学生创业是因为自己想当老板,从而自我实现、提高以及自我完善;其次选择创业是因为崇尚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空间、自我支配,还有部分学生是想赚更多的钱等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