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学角度的倒票现象成 因初探
摘要:针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倒票现象,利用相关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从倒票市场中倒票者与买票者双方的支付意愿、成本以及票种的需求价格弹性等方面,对倒票现象客观存在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倒票现象因符合一定的经济学规律而必然存在的结论,并提出了几点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思路,以期维护我国票务市场的正常运行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倒票现象 支付意愿 成本 弹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票贩子也逐步成长起来。票贩子也叫黄牛党,从一开始拼时间拼体力的“跑腿黄牛”,到依托内部人员拿票的“关系黄牛”,再到现在依靠升级网络带宽、开发专门抢票软件的“技术黄牛”,黄牛党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倒票行为给社会各个层面都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在人们纷纷呼吁打击票贩子的背景下,相关部门也对其进行了监管整顿。但在这种情况下,“倒票现象”依旧存在并不断发展,本文试图结合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分析倒票现象的成因。
二、对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因为票的种类有很多,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票分成了娱乐类和实用类两种,前者主要有演唱会门票、体育赛事门票等,后者主要有火车票、医院挂号单等。倒票现象发生的根源在于,各种类型的票据在一定时间与空间的范围内总是有限的,人们对票的欲望是现有的资源所无法满足的,故形成了资源的稀缺。再者,一种商品总是趋于流向对其支付意愿最高的消费者手中,而倒票者就充当这种转移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即便没有“职业”倒票者,这种趋向仍然存在,对于票的二次交易现象仍会存在。
从成本角度分析,对于实用类票种,以医院挂号单为例,一方面因为专家号预约人数比较多,挂上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因为去医院看病当务之急是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如果家属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排队买号,病人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其造成的损失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而买黄牛票可以直接拿到专家号,大大节省了排队时间。而对于购买演出赛事等娱乐类票种的消费者来说,自己在网上抢票,往往得经过预付,选座,取票这一系列的环节,需要花费消费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会面临临近演出时遇到突发事情不能去观看,导致门票浪费的风险,而在演出现场买黄牛票,就可以直接买票进场,方便快捷,避免了意外事件也省去了很多事情,所以购买黄牛票是不少消费者的首选。
从弹性的角度讲,“倒票”现象的存在是因为黄牛手中的票是一种缺乏弹性的商品。正因为缺乏弹性,所以黄牛提高价格对需求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却可以大大增加他们的收入。对于黄牛手中的票是一种缺乏弹性的商品的判断,是基于以下的分析:
对于类似于演唱会门票的票种,购买黄牛票的消费者都是该艺人的狂热粉丝,他们已经提前很长时间来准备观看这场演唱会了,几乎是抱着必看的态度,所以对于此类消费者票的弹性几乎为0,黄牛可以把价格提升一倍甚至几倍仍不愁销路。对于火车票等实用类票种,由于带薪休假等制度普及度不够,加之中国人乡土情结浓厚,导致在节假日全国出现出行高峰,铁路的运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火车票的价格对于乘客来说缺乏弹性。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号贩子”等倒票问题,号贩子主要倒的是大医院的专家号,对于患者来说,一些疑难杂症只有专家才有能力对其诊治,而生命无价,如果自己不能够排队买到,大多数患者是愿意接受高价号的,此时,患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很小,因此价格弹性很低。
那么,票务发行方为什么不通过直接提高票价的方法来杜绝“倒票”现象的产生呢?对于��用类票种,因为涉及到民生等一系列问题,票价不会随意波动,在此不深入讨论。而对于演唱会门票等娱乐类票种,除了受到可能存在的限价条款的约束外,我们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总体上来说此类票是富有弹性的。根据调查数据表明,除了少数狂热粉丝,很多人是抱着放松休闲,去听听玩玩,跟着娱乐狂欢一番的态度去看的,他们甚至不会多花二三百块钱买位置更好的票去获得更好的视听与互动体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门票这种商品还是富有需求弹性的,如果主办方提高票价的话,那么需求量将会因商品价格上升而产生较大幅度的减少,获得的利润反而要更低,所以主办方不会选择大幅度提高票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主办方定价时,已经采取了三级价格歧视,而要想完全“消灭”黄牛,就必须采取一级价格歧视,即销售者为每位顾客及其所购买的每一单位商品制定不同价格,但这在实际生活中显然不具有可操作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