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摘 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幼儿教育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偏重于读、写、算等枯燥的形式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以幼儿教育为切入点,在分析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策略,旨在说明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逐渐开始注重幼儿教育,家长也是望子女成龙凤,但对幼儿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大多采取“灌输式”教学,使幼儿过早的涉猎小学生活,不仅扼杀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反感。长此以往,过早的进行规范学习,对幼儿身心健康将产生不良影响。如何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是当前幼儿教育关注的焦点。鉴于此,笔者对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课程设置偏重“读写算”、师幼之间单向交流为主、幼儿教育教师学历偏低等因素造成的,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家长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家长教育观念存在误区是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之一。农村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幼儿教育问题虽然也开始重视,但不能正确看待幼儿教育,家长的功利化倾向严重,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一味地以为幼儿的认知能力如拼音、识字、算术等看待幼儿教育,忽视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助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二)课程设置偏重“读写算”
课程设置偏重“读写算”是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又一原因。农村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大多仿照小学,�n程设置上对于游戏、生活常识、行为习惯等的教育偏少,而算术、拼音是进入小学一年级必备的内容,在农村幼儿教育中,重教轻保,偏重知识学习,以识字、算术、儿歌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反而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重点。
(三)师幼之间单向交流为主
师幼之间单向交流为主,加剧了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幼儿只需认真听,师幼之间的主要交往方式是单向交流,难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游戏时间偏少,体育活动时间也不够,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缺乏互动交流,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四)幼儿教育教师人才不足
造成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还表现在幼儿教育教师人才不足方面。就目前而言,农村幼儿教师较为缺乏,尤其缺乏既懂幼儿专业知识,又具备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很多幼师专业的毕业生担心农村条件艰苦,都不愿意在农村任教,现有的一些幼儿教师是小学转岗教师,对幼儿的特点和身心规律的了解存在局限性。
二、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策略
教育要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农村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天性,以保教为主,避免“小学化”现象的发生。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是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关键。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极为重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宣传正确的幼教理念,有助于幼儿教育更好地开展。在具体做法上,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发挥县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在农村以电视、报纸、广播、讲座等形式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二是农村幼儿园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幼儿教育宣传资料,宣传正确的幼教理念。
(二)丰富幼儿课程教学内容
丰富幼儿课程教学内容是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重要环节。对农村幼儿教育而言,幼儿教育应弱化学科知识教学内容,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幼儿活泼、快乐、健康成长。丰富幼儿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植物、动物、水、土、沙等资源,定期带幼儿走进联谊农田,多样化地开展教学。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