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经济视角下的风险管理机制:国际经验、教训及启示
摘要:风险管理机制是某一经济体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统筹协调企业、金融、社会和对外部门共同有效防范风险产生和处置风险的运行机制设计。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型期,潜在风险开始显性化,而与此同时我国风险处置经验缺乏、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文章通过分析国际上相关国家应对转型期的风险措施和政策,对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应对重大风险、构建风险管理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也启示我国如何能够有效防范和应对转型期风险挑战。
关键词:转型经济;�L险管理机制;国际经验教训;启示
一、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主要风险特征
根据现有文献以及风险可能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国际等领域的矛盾,可将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的风险分为政治和社会风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三大类。
1. 风险的分类。
(1)政治和社会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危及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是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方面。社会风险产生于发展转型过程中原有的阶级平衡被打破、社会公平机制尚未建立、社会价值体系不被认同,一般与国内政治风险交织存在,而且国内政治风险的爆发主因往往由社会风险、社会矛盾中演变而来。政治社会风险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几十年内,更加注重经济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急功近利,一定条件下固化了社会结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步转向社会民生和公平问题,存在“补历史欠账”现象。主要表现为:收入、财富和阶层分化严重且缺乏纵向流动;老龄化加速;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矛盾。
(2)经济和金融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内受一种外部冲击或内部衍生的作用下,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干预或外溢,同时尚未建立缓冲机制和充分预案的不利因素,使得原有经济系统“稳态”被打破,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金融风险作为经济风险的一种,是矛盾最突出的,对解决经济风险尤为重要。除此之外,经济风险还包括房地产泡沫风险、产业转型风险、农业升级风险等。外在表现为: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泡沫;全社会杠杆率高企,不良资产和坏账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中等收入陷阱;传统发展模式在某些行业依然存在,全要素生产率不高,参与主体自由度下降等。
(3)外部环境风险。在越来越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中,我国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已高度融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国际间相互合作、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越来越深刻,来自全球的经济波动和金融动荡都将会对我国经济良性发展形成较大外部冲击。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和民族情绪等非经济因素的渗透或影响。主要表现:国际产业分工比较优势丧失;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扩大开放与国内经济政策应对挑战加大;国际规则重构与修昔底德陷阱等。
2. 风险的主要属性。
(1)内生性。从产生源头上来看,风险内生于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点。政治和社会风险内生于社会公平和社会治理矛盾,经济风险内生于市场经济,外部风险内生于外部政治环境不稳定和外部经济市场波动。在经济转换期,一旦由于某一导火索,将风险点不同领域内扩散,迅速给经济社会带来不确定性甚至是灾难性后果。
(2)潜伏性。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往往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发展质量和社会问题,从而规避和掩盖了各类风险。“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能够形象地描绘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各类潜在风险开始显现的场景。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回落明显,社会高杠杆率、财政收支压力、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膨胀、部分国有企业债务违约等聚集的潜在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因此,风险往往潜伏在经济顺周期,爆发于经济转型期和逆周期。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