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阐述、成因分析及 我国的对策研究
摘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成功迈入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还是收入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国家,其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我们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都有许多重要的启示。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发展路径,将为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顺利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新常态;高质量发展;跨越路径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明显增多。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没有根本转变,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面临增速换挡缓慢、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等多重挑战,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
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关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越来越多。那么,中国人均GDP进入中上收入水平后,面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是不是面临或已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尚未陷入其中,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之相似的地方?如果可能陷入其中,我们又将采取何种策略予以积极应对?由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厘清这其中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噪音、杂音,用理性客观的研究以正视听,进而借鉴发达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做法,吸取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收入长期徘徊不前的前车之鉴,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向高质量发展,早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就成为当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阐述
1. 概念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先后顺利实现两次跨越,从低收入国家(地区)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但这并不是落后的低收入国家走向高收入国家的必然结果。从二战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在一些低收入国家持续发展走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同时,拉美、东南亚等地区的一些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次跨越之后,出现经济增长长期放缓、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收入水平持续徘徊等问题,未能完成第二次跨越。
对此,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深入分析了这种现象。该报告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并讨论了其成因和规避战略,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即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由于自身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科技竞争能力尚未形成,原有经济增长模式无法支撑经济进一步发展,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甚至陷入经济增长停滞的困境,由此引起的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社会动荡、政府腐败等问题,成为这些国家走向高收入行列可能遭遇的发展陷阱。
2. 我国的研究概述。从中国知网检索数据来看,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自2012年以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年度/篇:2010/59、2011/292、2012/465、2013/477、2014/325、2015/420、2016/441、2017/321)。显然,随着中国经济告别以往的高速增长模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隐藏的一些矛盾问题日益暴露,由此引起学术界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有:
一是“中等收入陷阱”是一种复杂现象。一般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最主要的特征是经济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停滞,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中等收入水平线上限。但同时,现实也表明,中等收入陷阱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而是具有更为复杂的内涵和外延,它实际反映了一个国家踏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全方位面临的难题。2010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邀请专家和网民总结出“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10个特征,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
二是“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伪命题。有研究认为,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阶段,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发展规律。对中国而言,我��早已吸取了一些拉美、东南亚等国家发展的教训,不仅没有走这些国家的老路,而且走出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因此,深究这个概念(中等收入陷阱),可以发现其缺乏严谨的理论论证,存在不少“逻辑陷阱”(王文,2018)。现实也表明,当前,一些此前所谓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巴西等,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时机,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正向着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相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却面临着经济持续低迷、收入水平停滞、社会矛盾凸显等情况,落入了所谓的“高收入陷阱”。
三是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4277美元,按照当时世界银行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在3 856美元至11 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毫无疑问,中国经济从那时起就面临着增长趋于放缓、人均收入难以提高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环境问题突出、收入增速降低、人口红利减少、产能相对过剩、过度城市化、经济脱实向虚、重大风险隐患增多等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
综合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虽然不一定是一种经济规律,但毕竟存在这一现象,而且是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视角,从众多国家经济发展实际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客观性。“只要这种现象普遍到在统计上具有一定的显著性,我们就不能忽视它”(田国强等,2015)。我们认为,既然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中等收入陷阱”所表现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忽视它,而是应该抛弃对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的纠结和讨论,全面审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从而针对中国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三、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分析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