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四大误 区
要避免过去国企改革的曲折、低效甚至失误,必须认识和突破目前关于混合所有制的四个认识误区 要想推进混合所有制顺利进行,避免过去国企改革的曲折、低效甚至失误,必须认识和突破目前关于混合所有制的四个认识误区。
一是“可搞可不搞”
一些专家认为有些发展比较好的国有企业,或者像一些自主品牌发展薄弱的国有汽车集团可以不搞混合所有制。
前者的立论基础是一些企业现有的纯粹国有体制已经使企业发展得不错,为什么还要搞呢?他们甚至拿出新加坡淡马锡集团作为佐证;后者的立论基础是担心引入民营和外资资本“对自主品牌发展不利”或“造成自主品牌处境更加艰难”,其佐证是近30年的中外合资并没有使我国汽车企业打造一个世界级自主品牌。
持第一种观点的专家没有真正理解中央为什么提出来要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完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国有企业领导的选择机制。
一些股权一元化的国有企业,尽管目前绩效比较理想、竞争力也较强,但很多情况是因为组织部门选对了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但是这种人治为主导而不是法治为主导的体制下,不能保证把继任者继续选对,即不能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的长效法制机制。现实中很多国有企业集团本来发展得很好,但新的领导一上来,由于能力所致,这个集团渐次衰落,我国汽车行业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鲜活的案例。
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首先没有搞清楚混合所有制有不同模式及其区别。
中国汽车行业30年搞的是引入外资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是一种汽车企业集团母公司与国外跨国公司成立中外合资企业,是在集团旗下企业层面的合资模式。
此次汽车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模式主要任务应是在集团母公司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或者是股权模式,就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发展之初采取的模式(下文详述)。
不同于合资模式,股权模式最大的优点是通过股权合理设计,比如控股形式可以保持战略的独立和自主发展路线。
其次,这类学者对此次中央全面推进的混合所有制的宗旨理解不透,其宗旨就是通过引入非公有资本,进而引入相关资源和能力,实现国企运行机制和竞争力的提升。
二是“一混就灵”
有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只要推行了混合所有制,就能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进而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这种思维和过去曾一度犯过的“一股就灵”、“产权决定论”等认识是一个错误思维。
混合所有制是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只解决产权结构一元化问题,实现了产权结构重新安排;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而言,产权安排仅仅解决企业初始财产法律权益或契约安排,并不能自动带来产权安排后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建立有竞争力的经营模式。
20多年前刚开始推行股份制和建立产权清晰为统领的现代企业制度时,很多人认为只要搞了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只要产权清晰了,国有企业就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了。但改革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不完全是这么回事。
为了杜绝“一混就灵”的错误观点,我们有必要拿当时盛极一时的“产权清晰或产权决定论”为例再追问一次:中国民营企业以及西方的私有制企业产权非常非常清晰了,但每天不都有倒闭或破产的吗?
就混合所有制而言,包含汽车企业在内的国内外很多上市公司都是混合所有制,但其中很多运营不理想,亏损、或被ST直至倒闭的。所以,混合所有制不是必然能带来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提升,还决定于混合后如何运作、如何经营、如何管理。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都有自身的具体实际。
我们不应该将混合所有制当成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万能药方,正如当年破除“一股就灵”和“产权决定论”的迷信一样,今天也需要走出“一混就灵”的误区。
三是“只管资本不管企业”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推行混合所有制后,企业自然就具备了最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如果法人治理结构好的话.企业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婆婆”,“以后可能国有企业的形式不会存在,而是以国有资本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国资委“只管资本不管企业”就可以了。
这种观点,不仅仅是将混合所有制企业过于理想化,而且是一个错误命题,对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国有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危害的。实际上,按照这些人的逻辑,过去和现在国资委也没有直接管理国有企业。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