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真的解决冲突了吗?”
一、现状与困惑 “冲突”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特别是在幼儿园这个孩子众多的环境中,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心理学家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同时3~6岁的幼儿已能觉察到冲突以及冲突带来的痛苦,他们往往由于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而陷入无助状态,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所以正确地看待孩子的冲突,并引导孩子解决冲突,将有益于孩子的一生。
但是在幼儿园中,面对冲突通常老师是如何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冲突现场一:“这只小熊是我的”
敏敏拿到了一只小熊,正开心地玩着,辉辉看见了,走过去一把夺走了小熊,得意地在一旁玩,敏敏喊着:“这只小熊是我的!”并起身试图拿回小熊,但尝试了几次都没成功,于是敏敏大哭了起来,辉辉则继续玩着。
教师的处理方法一:
教师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就在别处拿了一只小熊给敏敏,敏敏随后破涕而笑,两个孩子各玩各的,教师见冲突平息了,便离开了。
笔者的困惑:
倘若又发现了一个更好玩的玩具,两个孩子又会怎么样?敏敏还会哭泣吗?
教师的处理方法二:
教师了解情况后,就把辉辉手中的小熊拿给了敏敏,敏敏破涕而笑,而辉辉则一脸不满,于是教师将辉辉拉到了另一个活动场地,并为其安排了新的游戏内容,两个孩子被隔离开了,冲突看似“平息”了。
笔者的困惑:
两个孩子以后还是会玩到一起的,再次相遇他们还会争夺玩具吗?辉辉会自己离开争吵场所吗?
冲突现场二:“我是康康的小精灵”
活动中,悦悦和小朋友在玩游戏,宽宽、康康来到了游戏场地,也想加入游戏,没得到悦悦的同意,于是宽宽就打了几下悦悦,悦悦放声大哭,老师问宽宽为什么打人,宽宽说:“我是康康的小精灵,悦悦不让我们玩,我就要打她,我要保护康康。”
教师的处理方法一:
教师让宽宽、康康对悦悦说了“对不起”,然后对三个孩子说:“你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要友好相处。”随后,请悦悦允许让宽宽、康康加入了游�颍�见大家玩到了一起,教师就离开了冲突现场。
笔者的困惑:孩子们真的理解了“友好相处”的意思吗?
教师的处理方法二:
教师对宽宽、康康说明了打人的不对之处,并将两人带离了冲突现场,惩罚他们不准游戏,悦悦看见两个孩子被老师带离了,露出得意的笑容,继续和同伴玩着游戏。
笔者的困惑:宽宽是康康的小精灵,下次宽宽还会去打人吗?悦悦下次遇到别的小朋友会让他们玩吗?是否又将卷入新的冲突中?
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冲突大多是为了争抢某件心爱的玩具又或是游戏过程中因交流差错产生了推搡,从教师的处事方式和引导心态来看,笔者大致将其归为两类:
1.避免式方法――目的:以求和的心态,尽快满足当事双方。此类方式治标不治本,仅仅是以“鸵鸟”的心态躲避冲突,反应出的是教师“急于求果、平息风波”的心态,长期而往,孩子可能会形成退缩行为,并且一旦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冲突,孩子们将更加手足无措。
2.惩罚式方法――目的:以强制的压制,调整孩子的“犯错”行为。但是此类教育行为虽能暂时给予孩子行为的警告,但久而久之,“惩罚”将失去该有的威严性,更易于让孩子们萌发“暴力”倾向,以至于在其他事情不顺的时候也会反复出现“惩罚”行为,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心理积累过程。
二、教师在幼儿冲突解决中的角色定位:
在角色定位中,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1.转变教育观:重视“冲突”解决的教育性。美国的埃文斯曾说“我们应该把冲突调节的兴趣看做一次机会,这不仅能够阻止暴力行为在儿童和青年中扩散,还能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干的、独立的社会成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长远的发展眼光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上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冲突解决?”
2.转变关注点:从关注冲突的消除转变到关注幼儿在冲突中的情感变化。老师在冲突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及时地消除消极情绪,关键是要宣泄出不良情绪,要从第一关注事件转变到关注孩子的情感宣泄之上。教师要尝试摘掉“和事佬”这顶帽子,转变成为一个平等的第三者,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倾听者:作为倾听者,教师要鼓励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诉说自己在冲突中的“不公”,这时候,教师应该以认同的表情、语态,接纳孩子的情绪,如:“是的”“我知道你很……”等,让孩子不带着强烈的情绪去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
观察者:这里则要求教师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以及行为发展,并适时给予帮助。例如面对一个哭闹的孩子,通过孩子表情的观察,如果抽泣声断断续续了,并且手部、背部的肌肉放松了,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反之则是应该用手轻轻抚慰孩子,并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以此来肯定孩子无法控制的情绪。
中立者: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一般当事双方各有各的理,教师对任何一方的偏袒,都将引发另一方孩子的情绪加剧。所以当教师介入孩子冲突时,首先应该是以“中立者”的眼光去看待事情,拒绝为孩子“贴标签”,避免放大孩子的“过错”,也利于孩子自我评价的健康形成。
支持者:首先是支持孩子的情感宣泄,让孩子的情感得以归依,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不满;其次是支持孩子事情经过的诉说,再次是支持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并且共同得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方法。
教师在扮演这些角色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不同孩子的个性,以及孩子的情感状态。教师在面对孩子冲突的时候,要想一想孩子的情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样也利于我们采取恰当的引导,进而避免伤及孩子的心。
(2)善用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有效性。孩子的语言发展尚未完善,让孩子描述事情经过的过程中,对于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可以用:“你想……是吗?”等选择性的语言。教师给予孩子的指导应该是具体、可懂的,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冷静地找寻出冲突发生的问题所在。
(3)巧用身体语言,增强引导力度。在激烈的冲突中,往往身体语言中的一个拥抱、一个下蹲、一个抚摸能够让孩子有意识地开启自己对老师的信任度,进而倾诉、宣泄自己。
(4)及时肯定孩子的正确决策,为下次冲突解决做好铺垫。作为支持者,教师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想法,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有这个能力进行冲突解决的。
当然,作为老师,在幼儿冲突解决中,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例如:为孩子创设积极、健康的情感环境,还有引导孩子接触良好的模仿对象,避免电视、社会暴力的侵害,再有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一块等等。所以希望我们每个老师都能本着“授人以渔”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冲突,让孩子们能从容、健康地对待生活,以及今后的人生之路。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