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 菌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合适方法。方法:将122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2例,首月克霉唑栓500mg阴道给药,分别于第1、4、7晚睡前应用1次。同时分别于第1、4、7天予氟康唑150mg顿服,夫妇同服;次月起克霉唑栓500mg阴道给药,每周1次,连用6个月。B组60例,首月治疗方法同A组,次月起克霉唑栓500mg阴道给药,每周1次,同时氟康唑150mg顿服,每周1次,连用6个月。结果:治愈率、复发率A组分别为87.09%、12.9%,B组分别为85%、11.6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率A组分别为1.61%、1.61%和12.90%,B组分别为13.33%、16.67%和11.67%,A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局部反应,B组三个方向都发生较多。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分组及治疗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56例患者随机分组,除外34例未按要求进行药物治疗或治疗期间失访者,共122例,A组62例、B组60例。参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诊治规范修订稿》中治疗标准[2],A组首月克霉唑栓500mg阴道给药,分别于第1、4、7晚睡前应用一次。同时分别于第1、4、7天氟康唑150mg顿服,夫妇同服;次月起克霉唑栓500mg阴道给药,每周1次,连用6个月。B组60例,首月治疗方法同A组,次月起克霉唑栓500mg阴道给药,每周1次,同时氟康唑150mg顿服,每周1次,连用6个月。在RVVC治疗期间,分别于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随访内容为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测。监测肝肾功能,一旦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
1.3疗效评价
于治疗后的7-14d、3个月复查,复查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阴道分泌物镜检阴性;②显效:大部分症状体征消失,阴道分泌物镜检阴性;③有效:症状体征改善,阴道分泌物镜检阳性;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阴道分泌物镜检阳性;⑤复发: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阴道分泌物镜检阴性,3个月复查又出现不同程度症状体征,阴道分泌物镜检阳性。治愈率为痊愈+显效。
1.4统计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3讨论
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其诱发因素较多。RVVC主要是由于阴道局部防御能力减退或受损,内源性或外源性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化成致病强的菌丝相,促进了对黏膜上皮的黏附而致病。对于RVVC的治疗,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案。克霉唑和氟康唑均为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具有相似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功能,导致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受阻和麦角固醇的合成前体24-甲烯二氢羊毛固醇积累,从而降低膜内脱氢酶活性,使真菌细胞膜缺损,膜的通透性增加,进而抑制真菌的生长或使真菌死亡[3]。本研究主要探讨RVVC口服药物+局部用药联合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比较。我们制定的治疗方案为初步治疗加巩固治疗。初步治疗时,为提高疗效,在阴道局部治疗的同时加服氟康唑;巩固治疗时分两组,A组予阴道局部治疗,B组予阴道局部治疗配合口服治疗,从而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我们对病例观察随访3个月,A、B两组治愈率结果显示,采用首月克霉唑栓阴道用药配合口服氟康唑、次月单纯克霉唑栓阴道用药方案与采取次月克霉唑栓阴道用药配合口服氟康唑方案,两者相比,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