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摘要:表演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较强,必须突出艺术实践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首先对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艺术实践重要性进行分析,主要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堂与舞台的联系性、艺术实践缺失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加强艺术实践的对策,以期推动表演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其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艺术实践重要性
表演艺术专业包括戏曲表演、舞蹈表演、影视表演等方面的学习内容,通过开展系统化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从而使其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但从目前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艺术实践性不够突出,从课程体系设计到课堂教学实践,都比较偏重于理论教学。虽然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下,这种情况得到一定转变,等仍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需求。必须提高对表演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视,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艺术实践重要性分析
(一)表演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从表演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来看,表演艺术专业是对学生声乐、乐器、舞蹈表演等各个方面的艺术表演能力进行系统化训练,帮助学生扎实舞台表演功底,同时发挥学校专业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丰富理论知识,提升表演综合素养。基于这一目标,在表演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培训同等重要,甚至应适当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岗位要求。目前表演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进入电视台、唱片公司、文化传媒企业等工作,而且具有一定的大众化服务倾向。在国家相关文件指导下,要形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服务输出能力,就需要充分发挥表演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作用。通过找准专业定位,面向就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培养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合格人才,从而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获得更好发展。
(二)课堂与舞台的联系性
对于表演艺术专业教学而言,舞台和课堂具有密切的联系性,所谓“舞台即课堂,课堂即舞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这是表演艺术专业的专业特点之一,即强调舞台实践性。对于学生而言,舞台是进行表演的时空依托,通过专业学习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进行应用和检验。如果失去舞台,就失去了表演艺术与观众的连接途径,那么表演艺术也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在表演艺术专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强调要将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衔接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具体可从两个方面看待和理解两者的联系性,一是将课堂看作舞台,通过融入更多的舞台实践内容,并以舞台汇报表演的形式实施教学评价,营造舞台氛围,让学生适应舞台表演。二是将舞台看作课堂,让学生在舞台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参加项目演出、由学生自编自导舞台演出节目等,实现项目化实战教学,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三)艺术实践缺失产生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站在专业定位角度还是课堂与舞台的联系性角度,都需要突出艺术实践在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同样,从反面角度来看,如果表演艺术专业出现艺术实践缺失的现象,将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可以从传统专业教学模式中汲取教训,我国表演艺术专业起步较晚,在专业初期建设过程中,由于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在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上未突出专业特点,教学实践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学习,�е卵�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市场对表演艺术专业人才有明确要求,而且需求不断变化,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考虑,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顺利走入工作岗位,同时存在就业难和招聘难的奇怪现象。这都是艺术实践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必须以此为鉴,对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出适应性调整。
二、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艺术实践的对策和路径
(一)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突出专业特色
在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表演艺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声乐、播音主持、舞蹈、乐理和视唱练耳等。比如在声乐课程设计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生方法,使其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对一般的声乐作品作出分析处理,从而胜任声乐教学等工作。此外,还有许多专业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比如作为核心专业课程的钢琴课,集音乐基础理论和表演技艺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掌握钢琴演奏技能。再比如,舞台形象设计课程,需要在系统介绍发型、化妆、服饰等形象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围绕舞台表演对表演者形象的要求,帮助学生提高舞台表现力。此外还有合唱与指挥、艺术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课程,都需要与舞台表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侧重点,适应于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发展需求。
(二)构建舞台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重构与优化方面,应坚持舞台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向,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在此方面,除了要提高各院校自身师资力量外,还要广泛引进社会文艺机构、群艺演员、行业专家等方面的资源,由具备一定表演经验的讲师为学生授课,对学校现有师资队伍加以补充。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地方文化市场和相关演出服务活动中,勇于接受大众舞台的检验,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提高。学校还要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建立校外合作项目,承接专业演出、舞台策划和相关文化活动,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管理,让学生提前熟悉艺术表演的商业化运行模式。在校内也应积极举办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并参加国内外或省市级的比赛项目,帮助学生积累舞台经验,提升舞台表演能力。
(三)创新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
在表演艺术专业的课堂教学环节,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坚持实用原则,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下,关注于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成长,利用新颖的授课形式,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在此方面,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观摩更多舞台表演的成功案例,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表演成功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到表演实践中,检验方法的可行性。一千个人对舞台表演艺术有一千种理解,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敢于培养“怪才”,“怪才”只要得到观众认可,就是新时代的“天才”。同时应积极转变教学评价方式,根据实际岗位的需求,设置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指标,通过坚持就业导向的指导原则,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得到企业认可,顺利走入工作岗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在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把握表演艺术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充分得到锻炼,实现舞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培养更多适应于市场人才需求的表演艺术专业人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