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听好 “丝竹” 弦外音

来源: 2019-04-15 23:41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中学语文课本注释为:“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这是沿用了旧注,只是字面上的解释,真正理解“丝竹”在《陋室铭》中的含义,光是说到这里是不够的,还应当“听”出来“丝竹”在这特定语境中的弦外之音。    《陋室铭》先说了“可以调素琴”,又说了“无丝竹”,又是有乐器,又是无乐器,若仅依教材注释就出现矛盾了。可见,这里的“无丝竹”并不是真的没有“琴瑟、箫管等乐器”,而是有其他意义的。其实,这里的“丝竹”与“素琴”是反义相对,“丝竹”并不是指一般的乐器或音乐,而是指与村野、朴素相对的华靡、典雅的音乐。    丝竹指华靡、高贵的音乐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窃位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丝竹”与“轻暖”、“百味”、“华靡”成同义对举。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怀。”“丝竹”是与“盛”相连的,是与“一觞一咏”相对的,这里的“丝竹”就是指华丽、喧闹的音乐。白居易《琵琶行》说了“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后,又说“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可是又有“山歌与村笛”,可见,这“丝竹声”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而是指城市里典雅的音乐,与“山歌与村笛”相对的音乐。欧阳修《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欧阳修在这里以“丝竹”为非,喜的却是“负者歌于途”之“歌”,这是抑华靡而扬村野、清新、自然。清人黄景仁《绮怀》诗“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铅华”是妇女化妆品,这里是浮艳的借代。“铅华”与“丝竹”是同义词。    刘禹锡的《陋室铭》,主旨是表达安贫乐道,超脱凡俗的情趣,对市井奢华,官场纷繁的摈弃。将“丝竹”理解为华丽、侈靡的音乐,更符合文章的原意,这样,“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