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象形文字,许多汉字是可以“望文生义”的。“想”字由“相”和“心”组成,如果我们把“相”理解为客观对象,“心”解释为人脑,下列解释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相”印于“心”,是为“想”
B.“相”由心“生”,故有“想”
C.“心”即为“相”,“相”也是“心”
D.“心”中有“相”,“心”外无“相”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2哲学发展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观点能分别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对立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和“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②“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④“气者,理之依也”和“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4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52019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成功测定并分析了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古代小麦全基因组。该项研究提出了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为中国种植的现存小麦地方品种的栽培起源、扩散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对现代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知识水平②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③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④现代科技和测序手段推动了基因组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6三星堆遗址“上新”,考古工作者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金面具残片、 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这些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提供了典型实证。由此可见,考古可以( )
A.通过“思维的眼睛”,逐步解开人类历史之谜
B.寻根固本,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C.坚定文化自信,为今天的人们展示历史的全貌
D.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彰显其优越性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7据元代《类编长安志》中记载,汉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然而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考古发现的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与元代记载地点不一致,一场700多年的误会被揭开。这说明(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历史事实随着考古发现的变化而变化
C.唯有考古才能确定历史事件的真伪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8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该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人均耕地少、交通设施落后等,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经过充分调研,村里的群众把目光投向当地特产猕猴桃,大力发展猕猴桃经济,取得了成功。该村结合实际,又发展了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和苗绣等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十八洞村的脱贫经验启示我们( )①做事情要尊重和改造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充分发挥能动性是脱贫的首要前提和保证③重视调查研究,把客观规律作为行动依据④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和安于现状的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92017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启动三周年。三年间,京津冀三地着眼全局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实现了“1+1+1>3”的效果。这表明①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②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考虑③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0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经历无数风浪洗礼,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龙骧虎步,意气风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推动国家走向独立、富强,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这充分说明( )①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④发展具有上升性,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