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护理学复习笔记: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病因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中最常见。
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分类:
1.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型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心输出量降低而外周血管阻力高。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故又称“冷休克”。失血失液性、心源性、创伤性和大多数感染性休克属此类型。
2.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此型较为少见。其特征是外周血管阻力低,心输出量高。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可增高,故亦称“暖休克”。部分感染性休克属此型。
3.低排低阻型休克:常见于休克晚期,为休克失代偿的表现。特点是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及血压都降低。
临床表现:
休克代偿期(轻度):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兴奋,面色苍白,脉速,烦躁,精神紧张等,血压正常或偏低,尿量正常。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暖休克。
休克抑制期(中度):意识尚清醒,表情淡漠,表浅静脉萎陷,口渴,心音低钝,脉细速,收缩压70~90mmHg,呼吸浅表,急促,尿少。
休克抑制期(重度):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面色青灰,口唇及肢端紫绀,皮肤湿冷和出现花斑,脉细弱或摸不清,血压小于70mmHg或测不出,脉压差显著缩小,尿闭,呼吸急促或潮式呼吸,可发生DIC、出血倾向、酸中毒以及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处理原则: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正常代谢,防止MODS。
护理措施:
1.立即取休克体位:上半身抬高10˚~20˚,使膈肌下降,促进肺扩张;下半身抬高20˚~30˚,增加肢体回心血量,改善重要器官血供。
2.高流量高浓度吸氧。
3.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晶体溶液首选平衡溶液,胶体溶液首选低分子右旋糖苷。
4.防治并发症
5.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出入量及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若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低,提示血容量严重不足,应充分补液;若血压正常而中心静脉压低,则需适量补液;若中心静脉压高而血压低,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需给强心药。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