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股市税制
【摘要】 日前,印花税被频频用于政府调控股市的手段,证券印花税的调控作用又一次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从税收 理论 出发, 分析 了股市税收特点,提出了股市是一个低效率市场的观点。通过对我国历次印花税调整分析,得出了对于不成熟市场,税收调控作用不大甚至失效的结论,并结合股市对我国现阶段 经济 体制改革的作用,提出了我国股市税制的基本定位。
【关键词】 股市税制; 无谓损失; 效率; 公平
我国股市乘上了过山车,经历了从6 100多点的 历史 巅峰高速度回落的过程,股市频频下挫,政府又一次利用降低证券印花税来救市,利用税收调控市场,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证券印花税对股市的调控作用到底有多大,股市税制应如何设计,不妨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作一 研究 。
一、股市税收理论分析
(一)税收的经济职能
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其实质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 政治 权利,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的职能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财政职能是其最基本的职能。然而,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改变了 社会 经济资源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调节了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直接减少了纳税人据以开展市场活动的资源和要素量,引起纳税人的市场活动和行为的改变,有意无意地对经济 发展 产生 影响 。因此说,税收在完成其基本职能的同时,伴随着产生了一定的经济调节作用,即税收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经济学研究表明,对某一物品征税可使这种物品的市场规模收缩,这就是税收杠杆的作用。国家可通过调节某一物品的税率等税制要素,实现对该物品市场规模的调整,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此来贯彻产业政策,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目的。
目前 ,我国股市税制中只有单一的证券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中发展起来的,属行为税,是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征收的一种税。在股市税制建设中,证券印花税具有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国家对股市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二)税收的无谓损失
国家税收是有成本的,税收成本除征收成本外,主要是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所谓无谓损失,是指"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即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之和的减少"。也就是买者和卖者由税收受到的损失大于政府收入的增加。其实质是税收扭曲了激励,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而引起的。只要有税收,就会产生无谓损失,没有无谓损失的税收几乎不存在。无谓损失的大小与供需弹性以及税收规模(主指税率)有关。市场供需弹性越大,税收对该市场的扭曲度越大,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三)税收的拉伐曲线
在税收规模和税收收入的关系研究中,著名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伐提出,无谓损失与税收规模成正相变化,税收规模越大,无谓损失越大,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所以税收收入不是简单的随税收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而是随着税收规模增大到一定水平后,税收收入将出现拐点,随着税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税收收入反而将会减少,见图1(拉伐曲线)所示。
(四)股市税收的理论分析
股市是一个高风险市场,受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敏感度极高,其供需弹性比其它市场要大得多,是一个高弹性市场。按照税收理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股市无谓损失要大于一般市场,税收收入拐点出现要早于其他市场。因此,股市是一个低效率市场,这是由股票市场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要讲求税收的经济效率,就必须降低税收规模,实施低税率。
二、我国证券印花税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1990年6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向卖方单边征收印花税,以成交金额为基数,按6‰比例征收。同年11月23日,深交所将印花税改为双边按6‰比例征收。1991年10月,深市将双边征收税率下调到3‰。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开始按3‰的税率实行双向征收证券印花税。从此,我国股市税制初步建立,并成为管理层调控股市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历次印花税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自初征印花税以来,我国证券印花税大体经历了8次调整,税率最高达到6‰,最低为1‰。最近的一次调整是在2008年4月。8次调整中,A股市场共调整7次,其中下调5次,上调2次。第一次调整是在1991年10月,为刺激当时极度低迷的股票市场,印花税率从6‰下调到3‰,引发股市启动,出现了一轮升势行情,半年后上证指数从180点飙升至1 429点,升幅高达694%。第二次调整是在1997年,针对A股市场的过度投机倾向,将两市税率由3‰提高到5‰,股指随即应声而落,转入了持续两年的调整。随后连续三次调整是在股指不断走低的情况下,税率从5‰一路下调到1‰,但均没能激活市场走高。随着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高增长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我国股市在经历了5年熊市之后,终于爆发了,一年多时间,股指从1 000点左右一路飙升到4 000多点,为抑制过快的股价上涨,2007年"5·30"管理层突然上调印花税,税率由1‰上调到3‰,尽管短期内使股票市场产生了大幅震荡,但并未改变总体快速上涨格局,四个多月股指涨幅接近50%,终于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6 124点。同样,伴随着暴涨必然有暴跌,半年间股指跌破了3 000点关口,跌幅超过了50%。因此,2008年4月24日,管理层对印花税进行了第7次调整,股市短期出现报复性上涨,尽管本次调账对未来一段时间总体走势的影响还无法断定,但通过前几次调整结果我们知道,利用税收调整股市并不总是有效,如果除去2008年4月的这次调整,在过去的6次调整中,最初2次调整引起了股市走势的方向性变化,后4次调整均未对股市总体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印花税调节效应降低,甚至失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笔者分析如下。
(二)证券印花税对股市影响的分析
根据税收理论可知,税收可以改变市场供需关系,特别是对于股市这种供需弹性大的市场,税收杠杆作用也大。但是,通过笔者对历次证券印花税调整结果分析看,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我国股市不成熟等多种内在因素有关。我国股市是一个新兴市场,国企改制形成了我国特有的 企业 所有权制度--股权分置。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 问题 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形成股权分置格局,使得多数上市公司存在着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两类股权,不同股权的持股成本存在巨大差异,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带来很多弊端,如股东"利益分置",大股东恶性圈钱,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导致单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市盈率过高,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国有股权不能实现市场化动态估值,不能形成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增强资产增值的激励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受到制约,不能有效与国际接轨。股权分置成为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股改探索,有股减持、全流通和解决股权分置,其本质是要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真正实现同股同权,这是资本市场建设的基本保证。然而,股改解禁2/3非流通股,将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市场预期下,印花税连续三次下调,即使累计降幅达80%,均没能改变这个预期效应,股市持续走低。同样,"5·30"印花税上调,没能改变人们对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 中国 股票价值的重估预期,股市照样创历史新高。因此,股市走向不完全受单一因素影响,而是受内外环境、市场 规律 、制度完善、市场成熟度以及股民价值取向等多种综合因素影响的。证券印花税的调整会对股市有影响,但绝没有想象得那么大,只要市场本身存在问题,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市场投机氛围重,税收调节效果就不会明显,甚至失效。政府调节印花税只能起到传递政策信号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税收的经济职能。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