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财政税收论文:税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来源: 2017-09-18 15:15

 构建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 发展 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税收是国家 经济 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理应积极发挥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既要注重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 、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与自然的和谐

   工业 文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它比人类 历史 上任何时期都更为尖锐。因而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首要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是区分不同发展观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传统发展观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抗型的,它从人和自然的两极对立出发,在讨论自然时看不到人,在讨论人时又忽视了自然的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科学 发展观就是要改变人与自然的这种对抗关系,还自然以本性,把自然纳入到发展系统中,看成是人类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通过认识、解释、反演、推论等方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从而使人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新型关系-共生关系,"按照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

  2.人与人的和谐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

  实现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历史发展 规律 的反映。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从片面发展不断走向全面发展的历史。在最初的社会形态里,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使得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无法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与和谐。即使到了资本主义阶段,虽然生产力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 方法 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只有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显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标志,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己任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通过舆论引导、观念更新、伦理进化、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政府规范、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公正,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3.人与社会的和谐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社会的发展就是人自身的发展,两者的发展是一个双向同步发展的统一运动过程。因此,人与社会应该和谐发展,必须做到四个适应:即个人自由与社会认同相适应;个人的利益与需要的满足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和需要的现实相适应;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社会不断进步相适应;人的能力发挥与社会公平、公正相适应,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4.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现代 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因此,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就是重塑人、社会与自然这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创造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

  政治和谐就是指构成政治系统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即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具体地讲就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和谐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和谐关系,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和谐关系,领导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军队与地方的和谐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关系,等等,这些关系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每一种关系内部各要素以及各种关系之间都会经常发生联系、碰撞或融合。如何正确协调和处理这些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关键。

  6.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

  经济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经济和谐就没有经济效率,整个社会的运转就失去了必要的物质支撑。在经济系统内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必须有机衔接,顺畅循环。否则,再生产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实现经济和谐,必须以人为本,处理好生产与分配、积累与消费、基础设施部门与直接生产部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镇与 农村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一系列重大的经济关系,只有把这些重大经济关系处理好了,整个经济系统才能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社会主义和谐的经济关系才能顺利形成。

  7.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

  文化和谐与政治和谐、经济和谐一样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政治和谐和经济和谐有着重要的 影响 。文化和谐既要受本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还要受外部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形成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千差万别的各种各样、缤纷多彩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做依托,既存在着依存和融合,也存在着隔阂和磨擦。这就必须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提倡文化的多样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相处,各领风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谐的生成和发展。

  二、税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总体思路,在充分反映现代市场经济对税制的一般要求的同时,也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进行的税制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增值税转型试点、分步取消农业税等措施,有利于实现"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税收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一)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需要强大的财力作保障。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税收的可持续发展。

  税收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内涵来说,是指建立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基础上的税收收入的持续均衡增长。它能尽可能地满足以国家为主体的财力分配的需要,又不至于损坏未来需要,从而使整个税收运行有利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税收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一是税收体系的运行建立在长期、稳固、健康、平衡的经济发展基础上;二是税收政策的职能作用与每个特定经济时期的现实需要相适应;三是税收制度成为促进经济、政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之一;四是税收征管体制较为科学,征收效率较高,体现服务理念,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这是税收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实现税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税收体系自身的健全、税收运转的有序、有效及其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1999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1万亿元,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4年达到25718亿元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政府管理能力大大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就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奠定税收增长的物质基础,也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在和谐中追求发展,在协调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中促进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实现税收收入健康、较快与可持续的发展。聚财为国、应收尽收,增强税收的收入职能,使国家财政有能力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 科技 、 教育 、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增加社会福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全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税收调控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税收(尤其是所得税)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可自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熨平的作用。同时国家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制定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来减弱经济的波动程度。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税收制度,实行规范的税收政策,对正确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扩大社会就业,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务"五个统筹"的大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分步实施税制度改革,调整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建立更加公平、科学、法制化的税制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税收环境。

  公平与效率是税收的重要原则。公平与效率是构建新的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也是进行税制改革的基本纲领。兼顾效率与公平制度体系具体包括:一是通过制定有关的 法律 、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收入;二是运用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调节高收入,运用遗产税、赠与税、财产税等来调节社会成员的个人财产分配关系;三是建立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互助互济功能,对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及失去工作岗位等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者地位,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的社会成员予以支持帮助,保证这些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等。

  为充分发挥税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们认为,近期应大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税制改革:

  1.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2003年,我国提高了从事生产经营的城乡个体户的纳税起征点,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又确定了明年我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这些都是解决"三农" 问题 的重要举措,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的对农村办 企业 的税收优惠政策,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长。 目前 ,国家应 研究 制定农村税费进一步改革的政策,重点考虑对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出台一些与之配套的措施,坚决防止农业税减免后农民负担增加或反弹。

  2.研究增值税改革在全国实施的方案

  从2004年7月1日起,中央决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增值税转型的试点。这次转型试点有三个特点:一是只允许扣除设备投资中所含的增值税款,不包括非设备性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款;二是实行"增量抵扣"的办法,即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超过新增的增值税税额;三是仅仅面向6个行业。这些特点表明此次转型并不是实行完全的增值税转型。尽管如此,此次增值税改革试点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有力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从2004年7月1日到2005年4月,东北地区已有40980余户企业通过税务机关的认定,被纳入到扩大增值税抵扣试点范围,企业获得的抵扣金额约为21.73亿元 .

  增值税转型在东北三省的试点兼顾了区域和行业特点,虽然出于对财政压力的考虑,有一些限制条件,但也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拉动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在 总结 东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这既是效率的需要,也是公平的要求。

  3.尽快实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

  根据公平内外资企业税负的要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这既符合WTO原则的要求,也与和谐社会追求的公平的要求相一致。

  改革的目标理所当然是公平税负,同时对于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作相应的调整。改革的 内容 主要包括:一是统一实行法人所得税制;二是基本工资实行税前据实扣除,不再实行计税工资的办法;三是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新格局;四是降低税率,具体税率的确定 参考 国际上和周边国家的一般水平及我国的财政承受能力,可考虑在25%-28%的区间;五是为保证改革的平稳进行,可对外资采取过渡期的办法,减轻其所受影响;六是争取所得税改革和增值税改革联动进行,以增加改革的平稳性。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