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当前财政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
一、当前我国财政 经济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3%左右。 工业 经济效益在2000年明显提高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 发展 态势,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 实现利润超过4000亿元,增长率大约为7%.农业虽然受灾较重,但粮食产量仍然达到4.5亿吨。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7.5%,其中出口增长6.8%.国家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全年财政收入增收2900亿元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得到相应改善。预计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8.2%,增长率提高1.8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人均纯收入增长4%,增长率提高1.9个百分点。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0%.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实行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
2002年,是我国 政治 、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开局的良好势头,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总体上看,今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既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已建立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内政治社会稳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进一步增强了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特别是我国成功加入WTO,对于促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需要完成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必须有足够的估计和充分的准备。从国际环境看,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在经过10年的高速增长后,骤然减速。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去年第二季度增长率仅为0.3%,第三季度为-1.3%,多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尽管美联储已连续11次降息,但效果并不明显,仍未能扭转美国经济颓势。欧盟、日本经济也增长乏力。据IMF测算,2001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1.3%,大大低于上年的3.8%,其中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4.7%下降到2001年的1.3%,同期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从3.5%下降到1.8%,日本经济增长率从1.5%降为-0.5%.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同步下滑,这是1975年以来的第一次。最近,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将2001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由2.4%调低到了1.4%.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了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对 中国 经济的 影响 可能比1997年亚洲 金融 危机的影响还要大。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美国、欧洲的经济还处于景气时期。 目前 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却是三大经济体同步下滑,全球经济整体走低。这对于与世界经济关联日趋紧密、外贸依存度已经不低的中国经济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从国内情况看,需求潜力虽然很大,但现实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制约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四年来我国连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社会投资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不足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物价指数依然偏低。国内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特别是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些都制约着内需的持续扩大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加入WTO,总的来说,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并将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但在一个时期内,随着国内市场不断开放,某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和产品会受到较大冲击,一些企业甚至会破产倒闭,社会就业压力可能会加大。面对上述形势,我们必须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做出全面、正确的 分析 ,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这是做好今后财政经济工作的必要前提。
在新的一年里,财政发展面临的减收增支因素较多,收支矛盾加大。从收入方面看,这几年增幅不小,有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和加强征管等因素,但也有一些特殊性、一次性增收因素,今后这种特殊因素会大大减少。另外,随着关税税率实质性下调,以及证券交易印花税、金融保险营业税等税率下调,这些税种的收入将有所减少。从支出方面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包括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保障支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支持 农村 税费改革以及保证国家安全等等,都需要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因此,2002年我国财政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中央决定今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进一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保障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继续发行建设国债1500亿元,重点用于完成国债在建项目,已开工的"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西部开发重大建设项目,第二批农村电网改造和退耕还林(草)等。当然,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赤字规模会有所扩大,但这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客观需要。如果不这样做,经济发展会受到更大影响,结构性矛盾也会更加突出,亏损企业和下岗职工都会增多,不仅财政减收增支,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到时再采取措施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另外,今年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和稳定税制,实行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加强征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要加大调整支出结构的力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社会保障、支持农业、科教兴国等重点支出需要;要正确运用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通过更加扎实的工作促进实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当前财政改革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和 研究 的几个 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财政 理论 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在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开始进行探讨,便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入。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完整的财政理论体系出发,研究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理论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当前尤其要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问题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财政职能的内在需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取向。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公共财政改革非常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十五计划纲要"中,都对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些共识,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今后的研究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重点研究建立公共财政支出框架问题。从总体上讲,建立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准则和通行做法。预算支出的范围、结构和 方法 要与政府职能相适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原则。现阶段,我国的市场体系仍然处于发育和完善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政府应当扮演的"角色", 科学 合理地界定转轨时期的财政职能和支出范围,仍是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公共财政改革必须始终与市场发育的程度相适应,要逐步解决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问题。从国际上看,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职能和财政支出范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原因主要是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社会公共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问题切忌表面化和公式化,不能照抄照转,要注重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 规律 和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国情出发,科学确定公共财政的支出框架。另外,理论工作者要对近几年全国财政部门积极探索推进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等支出管理改革进行阶段性的 总结 ,逐步将实践成果上升到科学理论,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这些改革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持。
二是要充分重视研究构建规范的公共收入制度问题。满足社会公共支出需要必须依靠规范的公共收入制度。这也是公共财政框架的一个重要支撑。公共收入制度规范,意味着税费制度合理,收入机制健全。财政不仅要"取之有度",而且要"取之有道"。现在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过多过滥、以费挤税,变相搞税收优惠等不规范做法,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形成,削弱了税收的调控经济和组织收入功能。因此,必须通过税费改革和完善税制等措施,建立一套体制健全、分配规范、征管科学、增长稳定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是要注重研究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问题。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是市场经济对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内外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财政才能成为有法有据、规范透明的公共财政。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较为完善的财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项目审核、立项、预算拨付、资金运行、效益评估等一套高效有序的财政资金运行监督体系。
(二)关于加入WTO后我国财政的应对措施问题
加入WTO,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贸易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一步拓展引进外资、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但是,WTO规则对各成员国都是"双刃剑",不仅有利,而且有弊,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准备是否充分,应对措施是否积极有效。
"知彼知己"是我们应对WTO挑战的前提。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认真 学习 研究涉及WTO规则的相关国际案例,尽快熟悉掌握WTO的活动规则。善于用WTO的条款保护自己,把不利方面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在这方面,理论工作者要走在前面,为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