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从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可持续财政政策
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其出台背景、实施原因、政策绩效、可持续性等 问题 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 经济 学家戴圆晨教授的新作--《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对此进行了细致、深入的 分析 研究 。具体来说,本书的特点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围绕财政赤字这个"轴心"认识和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施行
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实际上也就是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财政政策的采行其实反映了人们对财政赤字的认识转变,亦即从"赤字有害"到主动利用财政赤字。
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 理论 界对于财政赤字一般持否定态度,认为赤字有害。步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根据我国经济增长明显趋缓, 社会 总需求严重不足、通货紧缩成为经济运行巨大压力的宏观经济状况,决策层审时度势,果断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举措扩大内需,实施反周期操作。考虑到社会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接受问题,把扩张性财政政策称作积极财政政策。相应地,赤字财政也一改多年来"有害"的常态,开始以"积极"的面目出现。这就涉及到究竟应当如何评判赤字财政的问题。作者认为:评价赤字财政有害无害,因时因地而异,不能笼统地、简单地作结论。财政赤字的"是"与"非"、"好"与"坏",要看宏观经济状况,只有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状况下,财政赤字才属于"是"和"好",因为它通过国债这种国家信用工具把城乡居民暂不使用的资金转变为政府资金使用出去,弥补了总需求缺口,刺激了经济。
既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必然会发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相应地也就产生了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问题。在没有财政节余可以动用,且财政不允许向银行透支的条件下,当前我国发生的财政赤字全靠增发国债弥补。由此,财政赤字也就成为增发国债的同义词。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条件,同时也取决于增发国债的规模是否合理。在合理规模之内是有利的,超越了合理规模则是有害的。相应地,也就引申出发债规模的度的把握问题。
至此,作者围绕财政赤字这个轴心,由积极财政政策的施行--采取的主要政策举措(增发国债)--引申出发债规模度的把握--进而探究国债市场化建设问题,环环相扣、逻辑连贯,一条清晰的主线、脉络跃然书中,展现于读者面前。
二、在具体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分析、评价积极财政政策的绩效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 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告别"短缺经济"之后,由于受到亚洲 金融 危机爆发的外部冲击,使得国内本已存在的后短缺经济的新问题显性化,物价持续下跌,通货紧缩迹象明显;失业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经济增幅下降,货币政策连续、密集运用,但政策效果不够明显;等等。上述几方面的情况综合在一起,使决策层于1998年为力求实现8%的增长目标而采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方针,并且把增加投资的重点掌握为基础设施建设(以求避免形成生产项目上的重复建设,优化结构和增强发展后劲)。为有力地贯彻这一思路,启动财政政策便是必然的选择。之所以把运用赤字财政进行调控作为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相比,财政政策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就可以直接扩大社会需求,时滞短,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财政政策的表述,是含有财政政策更为主动和主要发挥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含义的。
书中通过实证分析 方法 ,对积极财政政策的绩效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概括与评价有效地扩大了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技改贴息取得了良好效果,加快了 企业 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升级;增加了就业机会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