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本文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面临的 问题 入手, 分析 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 影响 ,并从政策引导和监管国际资本流动这两方面,阐述了提高我国国际资本流动质量、抵御国际游资冲击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利用外资政策,对国际收支 发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受 经济 发展水平和政策制约,我国资本流动的形式存在较大差异,直接投资结构发展不均衡,违规资本流动,特别是资本外逃现象层出不穷,国际资本流动的有效性低,这些都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只有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大反洗钱的力度,防范外债规模失控和偿还风险,正确引导对外投资,才能提高我国国际资本流动质量,堵住违规资本流动,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使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运行态势。
一、我国国际资本流动面临的问题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利用外资质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利于我国国际收支良性发展
1.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问题。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外资 企业 是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加工组装企业,技术含量较低。这限制了我国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利于改善出口结构,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制约了我国外贸出口发展的后劲。而且,不利于我国企业向跨国公司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境外直接投资。
2.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地区结构不平衡问题。从产业结构看,外商直接投资偏重于第二产业,占70%以上,第一产业仅仅占2%左右,第三产业占20%左右。在第二产业中,劳动密集型和小型加工项目以及资金密集型和小型加工项目居多,资金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比重偏低。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和 金融 保险业的外商投资发展较快,而 交通 运输、文教卫生等发展较慢。从地域结构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起步较迟,利用外资增长缓慢。同时,投资于房地产的外资企业普遍存在外汇收支不平衡状况,这不利于我国保持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平衡。
3."三资"企业外汇流失问题。"三资"企业外汇流失的形式多样:一是在合资合作企业中,中方资产流失,存在各种形式的资产被低估或无偿提供给合资企业的现象;外商投资进口高估,通过"高进低出"方式转移利润;采用虚亏实赢的手法,逃避税收。二是外资企业向境内合资企业私借外汇作为外方资本,骗取验资后,在设备作为投资品进口时,以贸易进口付汇为名抽逃资本。三是外资企业以外方利润汇出为名重复付汇,以转移投机获利资金或抽逃资本金。四是外资企业虚置资本金现象仍然存在。这些"三资"企业外汇流失一旦形成规模,将导致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4."隐性外债"加大了对外债务偿还的压力。尽管我国对外债务规模较大,但有关外债规模的风险指标多年来一直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但是隐性外债、虚假外债(伪造借贷合同用于逃套汇)仍然存在,且外债投资项目不尽理想,使用效益不高,规避风险能力弱。这些都加大了我国对外债务清偿的压力,给国际收支平衡和良性发展带来隐患。
5.证券融资比例低、规模小,不利于利用外资结构的改善。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流,从全球筹资结构来看,证券化比例很高。相反,在我国利用外资中,证券筹资比例很低且规模小,利用外资结构不平衡,这种状况与当今世界资本证券化、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是极不相称的。
(二)直接投资发展不平衡可能给未来国际收支带来风险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宽进严出"的投资和外汇管理政策,资本的流出入政策待遇区别较大,资本的流出受到严格的审批限制,再加上我国在生产国际化中的参与度很低,我国企业在国际投资、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因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发展起步较晚,严重滞后于利用外资的发展水平;对外直接投资仅停留在一些能源开发项目和带料加工贸易的投资,这与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很不相称。而且,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最终是要偿还的。近几年来外商投资利润汇出呈较快的增长势头,倘若发生将历年外方投资收益集中购汇支付的情况,将给我国未来的国际收支平衡带来风险。
二、完善国际资本流动管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
(一)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创汇能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为了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应加强政策引导,不盲目吸收外资,对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地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优化外资结构。执行具体政策不仅要落实到产业结构,而且要落实到产品结构、项目结构和地区结构。同时,要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外资的配套能力,改进投资软环境。
(二)保持合理的外债规模,提高清偿能力,防范债务风险
为防范对外债务风险,应强化外债管理,控制外债余额的过快增长,优化部门分工,明确职能,确保外债借、用、还各环节的有效管理,保证债务的正常偿还和保值增值。一是在实行外债全口径计划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外债规模和结构;二是提高外债的经济效益,使外债用于实际受益率大于实际利率和利润率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促使其保值和增值;三是充分重视外债的"挤出效应",即外债对国内储蓄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替代作用,并深入 研究 其负面影响,减少外债结汇带来的对国内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的压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