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我国已步入 经济 发展 的新阶段。为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要根据经济形势的需求致力于各自目标的实现,又要注重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首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和组合必须适应经济形势发展需要,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征来选择恰当的政策、措施和合理的搭配方式。
其次,两大政策的配合与实施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进行反周期调节。从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轨迹来看,我国两大政策的调节趋向于周期性使用(见下表),对宏观调控的效果向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减小。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轨迹
时间 |
所属阶段 |
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 |
搭配方式 |
实施年限 |
1979-1980年 |
第一阶段 |
松 |
松 |
双松 |
2年 |
1981年 |
第一阶段 |
紧 |
松 |
紧松 |
1年 |
1982-1984年 |
第一阶段 |
松 |
松 |
双松 |
3年 |
1985年 |
第二阶段 |
紧 |
紧 |
双紧 |
1年 |
1986-1988年 |
第二阶段 |
松 |
松 |
双松 |
3年 |
1989-1991年 |
第二阶段 |
紧 |
紧 |
双紧 |
3年 |
1992-1993年中 |
第二阶段 |
松 |
松 |
双松 |
1年 |
1993年中一1997 |
第二阶段 |
紧 |
紧 |
双紧 |
5年 |
1998-2002年 |
第三阶段 |
松(积极) |
松(稳健) |
双松 |
5年 |
2003-2004年 |
第四阶段? |
积极淡出 |
稳健趋紧 |
偏松和趋紧 |
2年 |
2006-2010年 |
? |
中性偏紧 |
中性偏紧 |
? |
? |
第三,两大政策相机抉择的时机已经成熟。在经历了5年双紧周期和5年双松周期后, 目前 我国正过渡到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已实施了近6年,我国过去 历史 上双松政策最长就是这次宏观调控,但在新形势下不可能继续保持和沿用下去,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确实到了该调整的时期。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之一,新时期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这里可以设想三种思路:一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稳健货币政策,但其政策内涵应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二是中性偏紧的财政政策与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配合;三是中性偏紧的财政政策与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配合。这三种思路各有道理,我们倾向于采取中性偏紧的财政政策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搭配。
不赞成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是:这种政策搭配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特定宏观经济背景下采取的具有特定内涵的经济政策,现在我国经济形势已发生实质性变化,不宜延续下去。
不赞成选择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的理由是: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和需要关注的主要倾向趋势是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促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需要致力于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因此货币政策宜中性偏紧,不宜中性偏松。
财政政策的取向应当是中性偏紧,其具体含义就是要贯彻勤俭建国、量入为出的原则降低国债发行规模,逐步降低赤字率,缩减隐性债务,调整支出结构。将增发国债的收入由过去主要用于重点建设项目扩展到几个方面,如完成在建工程的后续投入,填补以公共卫生为代表的公共项目欠账,启动拟议进行或亟待进行但主要由于资金制约未能启动的改革事项等。未来国债投资项目不应再安排银行配套贷款,使其成为纯粹的公共财政支出,以避免新的 金融 风险。
货币政策的趋向也应当是中性偏紧,其具体含义就是在当前稳健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调控措施基本到位的基础上,既不扩张也不紧缩,根据经济发展形势需要适度偏紧,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不高于GDP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控制信贷规模,重点是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信贷结构,防止通货膨胀,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