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财政税收论文:深化我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路

来源: 2017-09-21 09:18

   投资是 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新兴经济发展 中国 家尤其如此。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 ,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取向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体现是 :由政府的一元化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主体并存的格局 ,且国有单位投资比重呈逐渐下滑之势 ,统计资料显示 ,这一比重由 1 978年的 95%降到 1 994年的 6 6 .8% ;政府缩小了指令性计划范围 ,改变了宏观直接调控方式为间接调控方式 ,用产业政策、税收、补贴、差别利率等经济手段引导投资方向和调整投资结构 ;资本市场从无到有 ,形成了一定结构和规模 , 企业 通过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获益匪浅 ;加强了对投资主体的约束机制 ,对项目实行论证、评估、招标、承包等。但是 ,我们即将走进 2 1世纪 ,国人早已形成共识 :知识经济将主导未来的经济潮流 ;我国加入WTO以后 ,国际竞争将汹涌而至。由于传统投资融资体制的惯性作用 ,我国 目前 的投资融资体制还未形成成熟的构架 ,无法适应未来 社会 经济发展的需要 ,若不加快其改革步伐 ,将极大 影响 我国整体的改革进程。

        1 投资融资体制存在的 问题

        1.1 社会融资结构极不合理 ,社会融资效率不高 ,集中的巨大融资风险难以释放改革以来 ,政府在投资融资体制改革过程中 ,曾进行过两项重大改革。其一是在 1 983年启动的"拨改贷" ,即把国企投资资金来源由财政拨款改为向银行申请贷款 ,这一重大举措拉开了我国 1985-1992年以银行信贷投资为主体的序幕 ,银行体系迅速发展形成垄断格局 ,相应中央政府先后向地方政府下放投资审批权 ,对企业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等项改革。这些举措保证了我国渐进式改革顺利进行 ,推动了地方经济和加工 工业 的大发展。但没有配套提出给国有企业注入资本增量的办法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 ,在只有银行信贷融资的唯一渠道状况下 ,地方重复建设严重 ,国企对银行体系形成巨额债务。其二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 ,我国启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 ,国有企业广泛地开展 现代 化企业制度改革 ,我国资本市场由徘徊步入快车道 ,民营经济从规模到水平都快速成长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制格局没有改变 ,国企对银行体系债务进一步加重 ,重复建设的消极作用渐显。就目前这种以银行信贷为主 ,资本市场为辅的融资格局下 ,其主要问题是 :社会资金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整体在长期亏损的状况下且总能得到银行信贷资金 ,而投资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中的大部分被银行体系歧视而不能更快发展 ,在产业和区域资金流向上也有类似情况 ;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过于简单的 金融 体制 ,必然抑制资本市场发展 ,尤其是不利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这样的金融体制不但无法高效地运行 ,而且集中了全社会融资投资必然产生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 ,国有企业对银行体系形成的 1万多亿元不良债务 ,除有政策原因之外 ,体制因素是其主因。在这样的融资体制下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将流于形式 ,国企将继续走高负债经营之路 ,从而丧失再投资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2 投资主体群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社会融资投资效率难以提高经过多年改革 ,我国实体经济领域里已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格局 ,并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以 1997年统计资料为例 ,我国投资比重为 :国家∶集体∶个体∶其他经济成分 =53∶1 5∶1 3∶1 9,但是在产业、区域、比值上来看仍不合理 ,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上仍显不足 ,仍然是跟风型的"小巨人"群。近两年在政府不断加大扩张型财政政策力度的刺激下 ,经济增长率下滑之势仍难扭转 ,部分说明了民营经济这股市场化的力量还较微弱 ,从而减少了乘数效应。而在金融市场里 ,由于资本市场发育较晚 ,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类投资主体的发展就更显不足了 ,表现在 :相当于美国的投资银行类的证券公司 ,由于资金实力太弱 ,除经营证券的发行、流通业务外 ,无法面向全社会开展广泛的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等业务 ,这样 ,证券公司依托资本市场 ,参与和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大降低 ;严重缺乏基金管理公司 ,投资公司等这类发起和管理证券投资基金的金融机构 ,不利于集中社会中小散户的资金和其他资金 ,不利于活跃和稳定资本市场 ,不利于分解社会投资的风险 ;缺乏风险投资公司及风险投资基金这样的组织 ,无法为处于投资风险较大阶段的企业提供其急需的融资支持 ,这尤其不利于我国高 科技 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初创与发展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投资公司服务于全社会广泛丰富的投资理财活动。

         1 . 3 投资效益不高

         改革以来 ,我们主要是通过层层放权措施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在短缺经济的 历史 条件下 ,相对于传统的计划体制而言 ,这些改革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但是对地方经济未建立起有效的调控机制 ,政府对企业也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迟缓 ,即使自 1 992年以后 ,我们启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国有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步伐加快 ,但以上格局因体制惯性作用还无根本转变。因此 ,投资规模过大 ,产业结构失衡 ,重复建设过度、投资区域分布不合理、投资技术改造资金比重过低等现象长期存在 ,致使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都是靠资金和人力的投入维持 ,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极低 ,目前通贷紧缩的历史成因有相当部分应归因于此。

         1.4 缺乏风险投资机制保障 ,高科技产业欲振乏力就政策而言 ,自邓小平提出" 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 ,全社会从观念到用人机制都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我国科技事业有较大发展。然而 ,高科技产业具有新兴产业共同特征 ,要经历一个投资的高风险期 ,若社会缺乏一种针对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以推动全民对科技创新型产业的关注和投入 ,要想其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 ,所以时至今日 ,无法依托资本市场形成风险投资机制 ,政府只有通过有限的渠道对有限的国有单位注入有限投入 ,除此外 ,全社会只有高科技型民营企业靠自有资金和原始积累参与高科技产业。产业科技进步更多是靠引进来实现。这一问题不解决 ,对我国参与未来知识经济的国际竞争极为不利。总体来说 ,我国经过二十来年改革 ,经济高速发展举世瞩目 ,已完成了除部分重工业之外工业发展阶段。但由于上述问题及其他影响所致 ,国民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之势 ,银行体系已连续 6年出现"存差" ,累计余额已高达到 1万多亿元 ,即使在近 2年里 ,政府不断加大扩张型财政政策力度和实行宽松的贷币政策 ,但经济效果还未明显显现。这都说明应加快我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步伐。通过以上 分析 不难看出 ,政府进一步转换职能和完善资本市场是深化我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而银行体系高"存差"的现状又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