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经济学论文: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动态分析

来源: 2017-09-22 23:42

 [摘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 经济 健康 发展 的标志。在描述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等实证 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河南 
   
  产业部门是就业的载体,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反映到就业结构的变动上来。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随着技术进步、分工深化以及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从而导致就业结构的同向变化,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诸多学者对国内部分地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 研究 ,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通过对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两个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等 方法 进行相关度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正向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然而就业结构变化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通过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联动发展过程的相关性,预测了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转移发展的趋势;通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 影响 河北省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对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这些研究对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向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但二者的发展尚不均衡,特别是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抑制了就业的进一步增长。本文基于河南省就业压力较大的现实,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性的一般 理论 出发,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出相应建议。 
   
  一、河南省1978~2006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 
  1978年到1990年间 中国 处在计划经济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时期,1990年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大,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加入WTO后,经济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从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从1978年的39.8%降至2006年的16.4%,下降了23.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发展速度相应加快,分别从1978年的42.6%和17.6%上升到2006年的54.3%和29.3%,伴随着经济增长,河南省产业结构在这几十年间顺利完成了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升级,进入了所谓的"高服务化"阶段。人均GDP由1978年的232.3元上升到2006年13313.1元,增长了57.3倍,也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 
  与产业结构相比,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变化的方向和程度都有所不同。1978年,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80.6%,到2006年锐减为53.3%,下降27.3个百分点,尤其是近几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2000年到2006年就转移了10.7个百分点。农业人口比重的迅速下降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对非农业部门形成直接的就业压力。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第二产业就业份额在。20多年间呈现出上升趋势,1978年到2006年,其就业比重由10.5%上升到23.6%,上升了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就业份额表现了和产值份额相似的上升趋势,1978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仅为8.9%,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6年,就业比重达到23.0%。上升了14.1个百分点。总的来看,这20几年间的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是稳定的,第一产业比例减少,第二、三产业比例增加,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通过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就产业结构总体情况来说,第一产业趋于下降,第三产业趋于上升,第二产业则趋于稳定。这说明产业结构正向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与产业结构相比,就业结构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则有所不同,呈现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特征,显示出就业结构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性。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是衡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均衡的重要测度方法。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如果某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该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就会向其他部门转移,并导致该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判断:一是用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与1之差来测定该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二是用某产业的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之差来测定该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偏离度是用来测度就业结构与产出结构偏离状态的重要指标,当结构偏离度为0时,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在总量上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反之,偏离度越大,就说明两者越是处于不同步变化和不对称状态,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当结构偏离度小于0时,该产业就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以使产业的发展与其吸纳的劳动力能力保持一致,而当结构偏离度大于0时,意味着该产业已经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应该促使劳动力从该产业中转移到其他产业部门。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适应状况,分别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从表1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数据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第三产业居于中间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上是下降的,由1978年的0.4939下降到2006年的0.3075。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由库兹涅茨的经验法则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会趋于稳定但其在进入较高收入阶段后会明显上升。由于河南省的人口基数大,人均GDP直到 目前 依然较低,在这样的低收入时期,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