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财政税收论文:分析财政支农、涉农贷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来源: 2017-09-24 17:25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随着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引导,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资金稳步增长,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在增加支农资金数量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把握其质量、发挥其效率成为更为关键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绩效如何,是否能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现状,是否能促进农业发展,本文将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一、文献综述

  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水平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主要受到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也与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密切相关。温涛和王煜玉指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并不是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稳定的农业、农村资本形成机制而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李焕彰、钱忠好认为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增长至关重要,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增长阻力,因此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肖新成指出财政支农资金组成与结构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应根据当年情况,及时调整支农资金结构。

  对于在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问题上,首先要解决农村、农业的弱质性。宜文和王小华表明增加支农资金供给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依靠政府及其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形成的外生金融深化,却不消除农村内生金融抑制以提高县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农村经济难以健康持续发展。当然,财政支农资金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黄拥政提出合适的财政投入产出规模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水平的关键,而城市化水平偏低抑制了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扩散,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水平是财政支农资金效率提高的关键。吴庆田和方倩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农村科技三项给予农村GDP冲击最大,往后依次为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投入,财政支农资金结构直接影响其贡献度。王胜指出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存在资金投入规模不足与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矛盾,而且地区差异较明显,当前存在普遍问题是支农资金配置增长不稳定、强度卜滑、农业科技投入比重过低、事业费支出刚性增长等。

  在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关系的问题上,大部分学者认为两者都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有利因素,但两者绩效水平存在差异,涉农贷款贡献程度高,而财政支农贡献度长期维持在低水平。杜兴端和徐万刚指出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能有效促进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同时涉农贷款可能对财政支农支出具有某种挤出效应,涉农贷款的增加影响了财政通道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能因为金融支农的增长而忽视了财政支农,不能用金融支农替代财政支农。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根据研究需要,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本文应用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等处理,建立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支农、涉农贷款的多变量自回归模型。

  为了能更好地揭示财政支农、涉农贷款对于农业产值的影响,本文采用河北省七五计划以来的数据,即1986-2012年数据指标,并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进行了统计口径的统一化处理。

  人均农林牧副渔业产值变量。相比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量,该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农业发展成果与未来潜力。数据来源于《河北农村统计年鉴》,均采用不变价格,用APV表示。

  人均财政支农资金变量。该指标是指财政支出中直接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或与农业生产联系较为密切的资金。数据来自河北省财政厅各个年度结算资料,包含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涉农基本建设支出、涉农科技三项支出和农业部门基金支出等,由于2006年财政涉农支出统计口径调整,2007-2012年数据根据明细支出功能分类重新计算而得,并用符号AGR表示。

  人均涉农贷款变量。该变量指金融机构针对农业生产的需要,提供给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包含商业银行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涉农贷款资料来源于《河北经济年鉴》,用符号AGRL表示。

  三、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河北省1986-2012年问,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对农业产值具有有利影响,涉农贷款的贡献逐步上升,超越财政支农的贡献水平。同时,两者影响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财政支农资金发展较为缓慢,影响力水平没有较大提升,没有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引导力量。这一结论并不能否定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对农业产值的重大意义,但是说明了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配置效率低下,没有完全发挥其效用。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非常特殊,中南部为粮棉油主产区,东部沿海地区以渔业等海产品为主,北部坝上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同时河北省环绕京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繁重,客观上造成了财政支农项目分散,资金零碎,不利于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效益。

  第二,河北省财政支农资金历史欠账较多,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整体较少,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则更少,农林牧渔生产因生产力得到释放,呈现的是复性增长;随着财政和金融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增量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水库大坝建设与维护、农田改造等)、科技投入等方面。这些项目资金的投入是基于河北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真正产生效益,转化为农林牧渔产值,尚需时日。

  第三,河北省县域经济落后,财政在支农资金安排上重点向公益性事业倾斜,其外溢效应日趋明显。金融机构则因涉农项目风险大,在涉农贷款方面积极性整体表现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各级政府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支持、培育现代化涉农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对促进农村居民就业、提高农产品增加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作用十分有限。

  第一,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规模效益。河北省财政和金融支农资金重点项目多、规模小、分散程度高,难于形成合力,不利于其发挥规模作用,成为了制约财政支农资金贡献的重要原因。因此,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明确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选择重点支农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集中力量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瓶颈,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与投向,将有效促进支农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

  第二,财政支农资金与涉农贷款分层互补。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宏观调控,投资方向较少且相对固定,投资数额较大,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以及重点项目的开发。而涉农贷款主要针对个人、企业投资,投向领域广、投资数额灵活,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两者分层次保障农村资金流,可以有效避免涉农贷款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挤出效应,保证农业产业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农业贷款创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短期生产资金短缺,但是在支持重点农业项目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还没有发挥充分作用。应该鼓励农业贷款项目大力创新,完善金融支农工作机制,推出专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期贷款项目,加强对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资金支持,探索和搭建覆盖广大农村的融资平台,同时充分用好政府对农业推出的贴息政策,为三农提供更全面的资金支持,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第四,加强农业产业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配置效率不高,根源在于农村金融水平低下。通过强化政府扶持、鼓励社会参与、市场模式运作,加大涉农财政补助和贴息、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引导和带动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打造出具有现代化农业产业特征的龙头企业,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逐步活跃和繁荣,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