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财政税收论文:碳关税对贸易影响及解决措施

来源: 2017-09-24 18:23

 "碳关税"的提出有其深刻的背景。随着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逐渐成为国际性的问题,以保护环境为借口的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非关税壁垒。不同于曾经的惩罚性关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贸易保护惯用手法,"碳关税"在"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的世界潮流中更具合理性,已然成为贸易保护阵营的新成员,"碳关税"以及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成为贸易领域研究的新问题。随着2009年6月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碳关税"一词迅速走进人们的视线。随后,哥本哈根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要对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的提议甚至警告,再一次把"碳关税"问题推到风口浪尖。

一、"碳关税"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影响

1.丧失成本竞争优势。西方国家征收"碳关税"无疑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据有关数据统计,多数碳税征收国家计税标准一般都在10-70美元之间,按此标准,如若对我国商品征收每吨30美元碳关税,我国的贸易出口总额将下降0.715%;如果税率提升至每吨60美元,,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将分别下降0.869%和1.244%。"碳关税"的征收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丧失了成本和价格优势,导致出口量的减少和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为达到严格的碳排放标准,我国不得不进口发达国家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又增加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拉开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得我国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抢占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制高点的可能成为泡影。

2.被迫承担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责任和成本。发达国家通过全球战略调整,已经完成了产业战略转移,基本将本国高耗能产业成功地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这种战略调整不但将污染排放转移到我国,同时将理应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及减排成本转嫁给我国;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减排标准迫使我国购买先进减排技术,给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背上了沉重的环境负担。

二、"碳关税"实施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虽然目前我国纺织品贸易总体形势较好,在产品的出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但随着近几年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连锁反应,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迅速,影响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由于我国纺织行业科技含量不高,素以高污染、高耗能为世界所知,因此纺织品行业自然成为"碳关税"直指矛头之一,纺织业行业中的印染企业将承受较大压力。如果每吨碳征收30美元的碳税,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量将会下降3.4%,如果征收60美元则出口下降百分比为7.66。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以其技术标准以及各种环境、劳工等标准来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遏制中国纺织品出口价格和竞争优势。在有关碳排放方面,我国主要通过CDM即国际碳交易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基本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底端,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可能成为其限制和打击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又一借口。

三、我国纺织品行业应对"碳关税"的对策分析

虽然"碳关税"何时征收仍是个未知数,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际局势的压力,低碳时代终将来临。因此,面对"碳关税"和低碳经济概念将引发的国际经济政治利益角逐并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各国都在积极制定应对方案,谁能够率先采取应对策略,谁就能够占领经济制高点并在国际舞台上掌握话语权。研究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吨标煤/吨纤维,根据环境资源管理公司的计算,一条约400克重的涤纶裤,其从国内生产到使用消费"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这说明作为一个高耗能产业,纺织品行业成为"碳关税"针对的重点已经不可避免。在此种情况下,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原材料和能源的选择都会对产品的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若要控制低碳排放,势必要花费巨资购买高新设备,聘请高端人才进行一系列"绿色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监控,而这些都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如何应对即将面临的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是我国纺织品行业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但应对"碳关税"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合作。

1.政府应对策略。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全球的目光,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制造了各种壁垒扭转本国的贸易逆差。碳关税也正成为一种新的对华绿色壁垒,而这种贸易壁垒远比企业绿色技术、先进工艺创新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深远。因此,政府应开展积极的外交政策,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履行国际碳排放承诺,并坚持中国应有原则、有步骤、有计划、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履行减排义务。同时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碳减排协议谈判,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突破"碳关税"形成的绿色壁垒,为绿色贸易和低碳技术创新争取时间;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以及气候友好技术的引导作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这有利于我国在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上占据道德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展现大国的责任与勇气,提出维护自身利益的政策主张和原则立场,力促各方达成一项全球减排新协议,实现全球合作共赢,为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争取一个合理和较为有利的碳税。政府对内应鼓励企业实行低碳生产和经营。一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低碳技术标准,并以政府作为主导积极推进,加强对企业的绿色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应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特别是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用以引导我国纺织品产业低碳升级转换;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和工艺流程革新,采用新能源和低碳原材料,保证整个产业链取得低碳竞争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贸易空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低碳环保优惠。

2.行业应对策略。纺织品行业要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不仅需要加强各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应根据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国际纺织品竞争态势辅助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我国纺织品行业低碳发展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检测标准和经营管理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对接,并在行业内积极推广;另一方面,作为行业引领者,应在关键技术和工艺突破方面发挥作用,对一些关系我国纺织品行业低碳生产的重大技术,组织协调行业内优势企业联合开发突破,研发成功后组织行业内相关企业集中培训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广纺织品行业在我国是个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一直以劳动力成本优势而获得的低成本而获利。近些年,随着贸易壁垒的增多以及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年升高,这一传统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由于仿制品行业是个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而我国的纺织品企业虽数量众多但是规模都较小,技术水平落后、研发能力弱,因此要想真正实现纺织品行业规模经济,达到低成本运行的目的,必须发挥行业协调组织的作用,积极推动和引导各类纺织品企业加大企业兼并收购步伐,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壮大优势企业力量,并以这些具有良好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企业为中心,形成大的纺织业产业集群,以此实现规模经济和低成本优势。

3.企业应对策略。国家政策和行业组织协会的支持可以为纺织业应对"碳关税"等挑战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保障,但企业自身还需要炼好内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针对我国的纺织企业存在的传统问题,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档次,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品的持续竞争力;第二,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快速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和最先进的低碳技术;第三,提升企业碳竞争力。特别是针对"碳关税"的影响,企业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如企业应首先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低碳经济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向环保5R原则靠拢,真正把Reduce(节约能源及减少污染)、Revaluate(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分类回收再利用)、Rescue(保证自然与万物共存)落在实处。企业还应积极推进纺织技术改革,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进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推动低碳、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降低碳排放密度。而从实践上看,广大纺织企业要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物流运输,到终端消费废弃,对纺织品碳排放进行较为准确的测算,通过先进的技术及工艺争取在每道工序上都达到最低碳排放,并逐步推出带有碳标签的环保产品。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