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财政税收论文:财政监管信息化的探索

来源: 2017-09-24 23:44

 财政管理信息化指的是财政管理人员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对财政部门流程再造,建立能够与其相适应的财政组织模式,并且调动财政的人力资源信息潜能,开发出财政部门的财政信息资源,提高财政活动效率,进而更好地组织财政部门的财政活动,处理好财政关系,进而实现单位权益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财政目标。但是由于我国财政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因此在功能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提升财政管理建设有效性提出思考与对策。

一、 财政管理信息化的涵义与现实意义

财政管理信息化虽然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政管理模式,但是并不是将财政管理工作中加入几台电脑,架设几根网线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对财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 它不只是信息技术的采用、相关工作流程的重组与人力资源潜能实现充分调动的过程。在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当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对财政管理信息化的定义指的是在财政部门中人员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财政管理流程重组,充分调动管理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对各种财务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更好地组织部门的财政活动,处理好财务关系, 进而实现部门的财政目标的过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传统财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以集权为特征的财政管理模式, 财政管理部门应当顺应形势,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能够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从而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 提升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当将资金在国库集中支付之后,能够有效地解决在传统财政资金多个环节支付与多个户头存储的问题。让传统的财政由过去的多头拨款转变为向一头拨款,将单位原有的分散存放的资金转变为单一账户集中存放,并且将原来的层层下拨支出转变为国库直接支付。

第二,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能够强化财政预算执行,进而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挪用与截留财政资金。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能够将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与事中监督,将原有的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转变成对每笔支出的控制,让单位的各项支出能够严格地按照预算执行,进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实现强化预算的目的。

第三,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能够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可以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与遏制各部门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从内部实行预算的编制、 执行与监督相对分开,在实际制度上防止营私。 财政预算部门、资金支出单位与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个机构能够形成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的有机整体,进而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杜绝不合理支出,提升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重建轻联,自成体系。在财政部门的管理信息化中呈现出盲目性,各个级别的财政管理部门自己建设,网络并不联通。然而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的当前,如何让局域网向广域网转化,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管理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是困扰单位财政管理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第二,重硬轻软,管理效率较低。当前一些单位的财政部门对于网络服务器十分重视,因此对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投入较大, 却忽视整个网络系统的开发,财务、人力资源等计算机系统软件出现了重复开发的现象。如果不下大力气来转变单位的管理观念,不从财政部门自身情况出发解决管理问题,就难以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高效运行。

第三,财政部门重投轻用,资源闲置。当前许多部门的传统工作方式依然没有改变,一些领导依旧习惯用白纸黑字发公文, 将计算机当作打印机来使用。 财政管理人员并不习惯网络办公,依然用手工完成工作。

第四,财政管理部门内部配合不顺畅。 在当前的实拨资金模式下,财政管理部门对于预算工作有着明确的指标拨款职能, 在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之后,由于系统软件并不完善,相关的流程并不规范, 部门预算增加了多种审核计划,这让员工抵触情绪扩大,并且经常耽误了审核时间,阻碍了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

三、 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第一,单位统一领导,明确各级部门与人员的职责任务。 在财政部门中,网络建设是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各级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与运用信息网络对提高财政管理效能与办公效率的重要意义,能够自觉地将财政管理信息化网络建设与运用的工作做到位。 一是要加强部门组织领导,从上而下地组织成立统领全局的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项目领导小组,将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单位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建设之中,对人员加强领导与落实检查。 在能够掌握现状的基础上,紧抓财政管理工作,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二是要实现分工协作,明确部门的组织与指导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系统的使用、管理等工作,进而切实履行财政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与使用的职责,避免与减少盲目建设、政出多门等情况。 三是要实现归口管理,单位的各级主管部门是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的主要归口业务管理部门, 一般是负责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大量投入与组织协调,并且具体负责单位网络设计、功能开发与技术保障等。 各单位需要统一分配好网络资源, 在运行总指挥的有效指导下, 能够规范使用财政管理系统。

第二,财政管理信息化要对管理观念更新。在财政管理信息化运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现代的管理思想,可以说它不只是一个单一的 IT 系统, 并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系统组合。不仅涉及个性化的管理流程,还要求转变原有的领导方式与内部政策和标准,这种作业不仅减轻了财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转变了传统观念并实现了思想的变革。财政管理信息化通过不同于传统的观念形式,对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的工作环节与过程进行判断,并对账户分配、时间耗费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研究,通过大胆的构思来实现最佳的工作效果,在质量、服务、效率等绩效考核的关键部分达到改善的目的。

第三,强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功能与水平。对于财政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有效应用,因此,只有不断扩大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由于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会涉及整个单位的资金管理模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与财政管理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实现财政管理与工作一体化,这对财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都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财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懂财政管理,还需要懂得其他业务。而对其他部门的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要掌握一些财政管理知识,甚至需要转变原有的工作管理方式。这就需要人员在思想观念上更新与转变对财政管理的理解与认识,在最初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就要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并且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尽快落实,进而提升财政管理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从而提高财政管理人员掌握信息化知识与提高运用财政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自觉性。

第四,安全机制有助于信息化财政管理的信息保障。当前财政管理信息化让财政部门原有的单一会计信息与纸质管理资料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区域,然而财政管理业务的特点要求需要对许多数据进行保密,因此安全问题成为当前财政管理信息化中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网络世界黑客猖獗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对文件进行加密,就难免会泄漏信息, 因此财务数据中安全传递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通过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 能够有效地防止黑客窃取政府机密信息。 单位需要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相关的财政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度等安全措施。 国家要出台相应的财政管理法律法规,让财政部门在信息安全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全面实现财政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财政管理信息化会更大范围地融入到我国财政管理工作中。要通过不断摸索与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组织运用规律, 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的问题,之后适时进行组织系统升级、完善与配套建设。 在另一方面,要不断升级与完善网络系统功能,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日常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使用效能与应用效益。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