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财政税收论文:两国货币政策实证比较

来源: 2017-09-25 00:39

 引言

在金融危机阴霾尚未褪去的今天,全球经济面临各种挑战。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各种政策,特别是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对财政和货币政策效应进行分析与评价,特别是量化评估是十分重要的。但常见的经济政策效应评估多集中在有效性方面,且常把经济政策的效率性和有效性混为一谈,易让人误解为经济政策效应评估就是有效性评估。在此背景下,明确经济政策效率性的涵义,并针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效率性进行评估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经济政策的效率性概念进行了具体阐述,然后在经济稳定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率这两大目标之间进行权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 PCA) 得到一个宏观经济目标变量,最后用随机前沿模型 ( SFA)来实证分析和比较中美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实现上述宏观经济目标的效率水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主要是通过 IS-LM 曲线来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最常见的就是通过 IS 或 LM 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理论说明。但是,对货币政策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较少,主要有:一是弗里德曼和舒瓦茨 ( 1963) 在 《1867 - 1960 年美国货币史研究》一书中采用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叙述分析法,罗默 ( Romer and Romer,1990) 也采用这一方法分析了 1970 - 1988 年间美国的几次重要的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二是西姆斯 ( Sims,1972) 等人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货币供应量与国民收入及价格的相关性和时间序列关系,并将格兰杰因果性概念用于这方面的分析。这种思想后来发展成VAR 模型 ( 向 量 自 回 归 模 型 ) 及 弱 外 生 性 检 验( Weak exogeneity test) 分析,目前,VAR 模型广泛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我国学者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按照西方货币理论的界定,研究货币政策能否影响产出等真实变量 ( 欧阳矩华,2001; 刘斌,2001) ,而产出的波动必然引起短期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因此这种方法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归结为货币政策对短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二是把宏观经济目标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对比,依此判断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 ( 高铁梅、王金明,2001) 。这种思路一般要涉及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以及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广泛作用。    

 综合起来看,目前对财政和货币政策效应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于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相对较多,但对于经济政策效率性的涵义缺乏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于有效性和效率性的区别阐述不清;

第二,主要是定性说明为主,没有根据实际统计资料对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方法简单,有的甚至以现实经济增长率来反映政策效果,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

本文认为,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是指政府所制定并实施的经济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实现了政策的预期目标,即是否刺激了经济增长。若经济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完全一致,表明政策完全有效; 若部分一致则表明政策部分有效。在政策部分有效时,还可定性和定量评估其实际效力; 若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则表明政策无效; 若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反,则表明政策产生了负面效应。经济政策的效率性,是指引入经济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收益后的评估指标。究其内容来说,经济政策成本就是实施某项经济政策所支付的代价; 经济政策的收益就是要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将政策收益与政策成本分别与其最优值 ( 最大收益和最小成本) 相比较,就可以反映政策效率水平的高低。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不能仅根据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来评估政策的优劣,必须兼顾到实施该政策所支付的成本。在明确了经济政策效率性涵义的前提下,本文将运用计量方法对中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率性进行实证分析。

二、方法和模型

在经济学领域,对于效率的分析,通常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为非参数方法,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法 (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第二种方法为参数方法,称为随机前沿分析法 ( SF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其中,非参数方法不要求事先界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假设任何对于效率前沿的偏离都是由于确定性的无效率因素所导致的,不考虑随机扰动误差的干扰。而参数方法则考虑到了随机因素的影响,以随机前沿分析为代表,SFA 是以回归分析为基础,其优点是考虑到环境变化和随机因素对生产行为的影响,但估计结果依赖于生产函数和随机项的概率分布的事先设定,不同的设定形式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鉴于财政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随机因素的干扰,而随机前沿模型中包含了随机扰动项,所以本文将采用基于成本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比较中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率性。

( 一) 随机前沿分析法 (SFA)

随机前沿面分析是由 Aigner、Lovell and Schmidt( 1977) 、Meeusen and Broeck ( 1977) 提出的,通过被评价对象与最优前沿面的比较,以两者之间的差距来界定被评价对象的有效率及其程度。随机前沿面分析将误差项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具有对称分布随机误差,由纯自然因素造成的,如运气,天气,气候,地理机器的表现等; 另一部分为效率残差,它体现了与最优前沿面的差距,通过效率残差的大小,来确定被评价对象无效率的程度。随机前沿模型如下:Yi= Xiβ + ( Vi+ Ui) ,i = 1,2,…n,TEi= exp( - Ui)Yi表示实际产出,一般为对数形式,Xi表示投入的 k × 1 向量,β 表示未知参数向量,Vi是假定服从N( 0,σ2V) 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与 Ui相互独立,Ui表示非负的随机变量,是一个单边误差项,通常用来计算生产中成本无效率,这里假设 Ui服从非负截尾正态分布 ( Truncated normal) ,即: Ui~ N+0,σ2( )u。TEi为效率值。在 SFA 方法中,由估计出的方差参数 γ = σ2u/ σ2,σ2= σ2u+ σ2v是否显著,可以推断出无效率项对产出是否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判断边界函数是否有效,我们设立假设 H0: γ = 0; H1: γ ≠0 ,如果 γ 的零假设被接受,则意味着无效率项不存在,边界函数无效。γ 的取值为0 到1,当 γ 趋近于1 时,说明偏差主要由无效率项决定; 当 γ 趋近于 0 时,说明偏差主要由随机误差决定。对 γ 的零假设检验可通过对成本函数的单边似然比检验统计量 LR 的显著性检验实现。

( 二) 模型设定

在诸多函数中,比较常用的有 cobb - Douglas 函数 ( C - D 函数) 和超越对数函数 ( Translog 函数) ,因为超越对数函数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可以通过对不同参数的设置方便的转化为各种模型,并且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之后可以得出更准确的函数,所以本文选择超越对数函数作为初始模型来估计。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在线性回归框架下对函数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往往采用两边取对数的超越对数函数模型:lnYi= β0+ ∑Nn = 1βnlnxn+ ∑Nn = 1∑Nm = 1βnmlnxnlnxm+ ( Vi+Ui)首先,在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率性之前,必须确定一个衡量宏观经济目标变量。在经济学实践领域中,财政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通常就是保持 GDP 稳定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因此本文中我们采用非等权重的主成分分析 ( PCA,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法,将保持 GDP 稳定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率两大目标进行降维加权计算,从而得到一个标准化的宏观经济目标变量 Y。用公式表示为:Y = α1( GDP) + α2( CPI)其中,Y 为宏观经济目标变量变化率,α 为未知系数变量,( GDP) 为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 ( CPI)为通货膨胀率变化率 ( 这里用 CPI 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然后,根据超越对数函数模型,本文的模型设定如下:lnYi= β0+ β1ln( ΔGi) + β2ln( ΔMi) + β3ln( ΔGi)2+ β4ln( ΔMi)2+ β5ln( ΔGi) ln( ΔMi) + ( Vi+ Ui)TEi= exp( - Ui)其中,i =1,2,…表示时期,Yi表示 i 期的宏观经济目标同比变化率,ΔGi表示 i 期的财政政策同比变化率,ΔMi表示 i 期的货币政策同比变化率,β 表示未知参数向量,Vi是假定服从 N( 0,σ2V) 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与 Ui相互独立,Ui表示非负的随机变量,是一个单边误差项,这里设定 Ui服从非负截尾正态分布 ( Truncated normal) ,即: Ui~ N+0,σ2( )u。TEi为效率值。

三、实证分析

( 一) 样本选择和数据说明

考虑到年度数据样本较小,本文选取的数据皆为季度变量。数据来源为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 wind 数据库,最终的样本期间为 1996 年 - 2011 年一季度共61 个季度。具体各变量的衡量方法如下: GDP 变量以季度名义 GDP 同比变化率衡量,通货膨胀率变量以消费品价格指数 CPI 的同比变化率衡量,财政政策变量以政府预算支出的同比变化率衡量,货币政策变量以货币供给 M1 的同比变化率衡量。

( 二) 中国数据样本的实证分析

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 PCA) 确定宏观经济变量 Y利用 SPSS 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结果如下 ( 表 1):从上表 1 可以看出,基于中国样本数据的 GDP稳定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率两大目标的合理权重都是槡0. 879 / 1. 546 = 0. 71,其累计贡献率为 77. 296% 。因此中国宏观经济目标变量 Y 的表达式为: Y =0. 71( GDP) + 0. 71( CPI) 。

2. 随机前沿分析

根据样本数据和前文公式计算宏观经济目标变量Y,并根据已设定的超越对数函数模型,用最大似然函数法,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大似然函数估计结果如下表 2:表 2 中的结果表明: γ 的估计值是 0. 999,γ 的单边似然比检验统计量 LR =11. 35,大于显著性水平为0. 01 的混合卡方分布 ( Mixed Chi - Squared Distribu-tion) 临界值,于是 γ 的零假设被拒绝,即无效率项是存在的,通过了极大似然检验。因此,由上表确定了各待估参数,拟合中国的随机前沿超越对数函数模型为:lnYi= - 6. 09 + 5. 03ln( ΔGi) + 0. 56ln( ΔMi) -0. 67ln( ΔGi)2+ 0. 07ln( ΔMi)2- 0. 29ln( ΔGi) ln( ΔMi)+ ( Vi+ Ui)代入样本数据,对样本期间中国财政货币政策效率评估结果如下表 3:

( 三) 美国数据样本的实证分析

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 PCA) 确定宏观经济变量 Y

利用 SPSS 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结果见表 4。从表 4 可以看出,基于美国样本数据的 GDP 稳定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率两大目标的合理权重都是槡0. 836 / 1. 396 = 0. 71,其累计贡献率为 69. 814% 。因此美国宏观经济目标变量 Y 的表达式为: Y =0. 71( GDP) + 0. 71( CPI) 。

2. 随机前沿分析

根据样本数据和前文公式计算宏观经济目标变量Y,并根据已设定的超越对数函数模型,用最大似然函数法,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大似然函数估计结果见表 5:表中的结果表明: γ 的估计值是 0. 995,γ 的单边似然比检验统计量 LR = 27. 62,大于显著性水平为0. 01 的混合卡方分布 ( Mixed Chi - Squared Distribu-tion) 临界值,于是 γ 的零假设被拒绝,即无效率项是存在的,通过了极大似然检验。因此,由上表确定了各待估参数,拟合美国的随机前沿超越对数函数模型为:lnYi= 1. 79 - 0. 01ln( ΔGi) - 0. 07ln( ΔMi) -0. 02ln( ΔGi)2- 0. 04ln( ΔMi)2+ 0. 04ln( ΔGi) ln( ΔMi) + ( Vi+ Ui)代入样本数据,对样本期间美国财政货币政策效率评估结果如下表 6:

( 四) 分析与比较

1. 从总体上看。将中美政策效率绘制成折线图,如下图 1 所示:从表 7 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季度政策效率水平呈递减状态,第一季度效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度,第二、三季度水平接近,而第四季度最低。可能的原因是第一季度政府所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政策执行力度较强,因此政策效率水平较高,而随着时间推移效率水平逐渐下降。所以,未来应当密切关注从二季度开始的政策执行力度,保持政策效率连续性。美国的季度政策效率则相对十分平均,第二季度稍高,第四季度稍低,第一、三季度基本持平,显示出其政策效率较好的连续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中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率,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本文主成分分析法的结果表明,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在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率之间应该赋予同样的权重,不应当过度重视经济增长这一目标而忽视了通货膨胀的危害。通货膨胀意味着全社会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下降,社会福利水平会因此而降低,会影响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所以,在制定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目标时,应当努力保持二者的平衡,而不能片面追求 GDP 的增长。

第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率水平整体不高,其平均值仅为 63. 62%,低于美国的平均效率约 10%的水平。造成我国政策效率低下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我国的利率尚未市场化; 我国财政分权制度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利益可能存在的政策博弈;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内、外部时滞等。但是从实证结果来看,自 2007 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率逐渐超越美国,且相对平稳,这给我们以充分的信心和鼓励,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使我国的宏观调控技术日趋完善。

第三,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季节性的影响。从实证结果来看,美国的季度政策效率显示出较好的连续性,而我国的季度政策效率水平呈递减状态,第一季度效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度,第二、三季度水平接近,而第四季度最低。这可能是由于政策执行力度的持续性不强所致,所以,为保持政策效率连续性,未来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候应当着力于提高从第二季度开始的政策效率,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利率等,这样更有利于整体效率水平的提高。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着考验。一方面,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日趋严格,而一直以来,中国严重依赖投资来拉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必然会导致投资的减少。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长期以来出口驱动型的增长模式受到冲击,国内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2011 年 1 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CPI)同比增长 5. 4%,这和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一定关系。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回落的同时又要承受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认为,实施稳健扩张的财政政策,同时配合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应当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首选政策组合方式。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