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财政税收论文:财政支付机制与会计核算研究

来源: 2017-09-25 00:4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政府职能正发生着一个较为深刻的改革。 为应对此变化,应在对传统预算支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形成一套新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该制度在国外也被称作为国库直接支付。 采用这种国库直接支付手段,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最终目标在于最大限度的降低财政资金在库外由于闲置而导致的浪费问题,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立起该支付制度,既加强国库资金管理效益,还能有效的对财政资金进行控制,进一步扼制腐败滋生,同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公共财政体系的整体构建和不断完善。

一、当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预算编制趋于复杂 ,编制难度加大

在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 财政资金的使用主要是通过财政授权支付以及财政直接支付两个手段来进行。 但是,一些单位,如高校:在实行综合财务预算以及收支管理的过程中, 除按照具体项目的支出之外,其基本支出项目的划拨与实际的支出并不能完全契合,这就给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在做好预算编制之后,应该对挂靠在零余额账户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分类, 确定哪些具体的项目是需要采用财政拨款的方式,哪些是采用预算外资金进行支出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算的编制工作趋于复杂,降低了资金支付的效率。

(二)同城跨区域单位间工作的开展受到阻滞

主要是由于财政国库的集中支付制度暂不允许由零余额账户往同城跨区域的本单位同级别核算机构中进行资金的划拨, 对同城跨区域单位资金的划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阻滞作用。 例如:由于基建财务的独立设置,但一个预算单位只能够设立一个零余额的账户,基建拨款及其他预算内的拨款都应在同一个账号内进行管理, 即两个不同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同一个银行账户中使用,不但增加了银行的对账工作难度,也不利于同城跨区域单位间工作的开展。

(三)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目前, 财政部门根据部门预算将部分资金划拨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当中, 而一部分资金则直接划拨至单位或是部门在银行直接开设的账户中,任其自主支配。 这种制度使得一部分的国库资金集中于会计核算中心开设的账户中,导致国库资金分散;而另一部分资金则流入到单位和部门开设的账户中, 使部门或单位的资金不利于统一管理,诸如超出预算、未列预算支出、虚列支出及变项支出等问题,形成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和不足。

(四)管理与支付系统的不统一 ,导致会计核算真实性降低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度对各项支出进行列支,且各项经费在实际的支付过程中才能够得到支付令的签发或是支付申请的办理工作。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发生,但没有形成支付手段的支出在系统中却不能够及时予以反映。 如:在材料的购置与管理上,单位通常是先购置再领用,月底按照实际的使用列入到各项目的支出。 而采用集中支付的形式后,单位则被要求在购置材料的时候就应该分清渠道。不同项目的材料购置资金渠道应对应,但在实际采购过程中,材料购置涉及的程序较多,采购的数目较大,因此只有在各项目组领用时才能将渠道分开。 此外,当月购置的材料如未使用完,尚有部分保存在库,这些因素将导致支付令签出时区分资金项目出现困难,难以做到真正分清,出现核算的支出与支付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对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产生一定影响。

二、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及会计核算的手段与策略

(一)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

部门预算作为公共财政建设支出的基础, 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 也是实现财政国库支付的前提条件。 采用部门预算之后,一个独立的部门所有的收入及支出都可在统一的预算中得到体现,确保了预算的统一性与完善性。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有效的控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有效的提高预算执行过程的透明度。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门预算应该对当前的"基数法"预算编制进行改革,积极的推行"零基预算"的预算编制策略。 当前采用的"基数法"编制预算时,在进行下一财务年度的预算编制过程中,采用上一财务年度的实际支出数额作为基础, 结合下一财务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对不同的支出项目确定一个增、减比例后进行编制。 这种方式仅仅是在原基数之上进行单纯的累加,没有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导致支出的刚性增加以及预算约束软化的问题。 如采用"零基预算",则按照正常的经费及实际所需的专项经费对整个预算进行重新编制与核定,其中"正常的经费"则按照人员定额的方式进行,基本做到保留、取舍和增加的合理化。

(二)提高预算单位的配合程度

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手段虽然有效的强化了财政的监督功能,但还应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这就要求与预算单位进行良好的配合。而各预算单位应在既有的管理体制下, 会计人员通过灵活的选择账目理财方式来充分的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集中支付的制度使得各个部门在思想上形成了一种只见指标不见钱的现象, 导致部门在资金使用的思想上存在被动服从问题, 不会积极的去采用理财的方式保证资金的充分利用, 同时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掌握方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完全调动各预算单位的领导及会计人员的理财积极性,使得有关人员主动思考如何高效、安全地使用好财政资金,确保支付核算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优化业务流程 ,提高支付效率

在集中支付原则的基础上,应以方便用款单位为目的,对实际操作流程进行改进和简化,对资金的划拨操作方式进行完善,积极提高资金的支付与划拨效率。 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国库资金的集中支付流程进行优化:其一,将预算单位的用款从之前的每月申报和划拨一次改为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的半月前进行整体用款计划的申报和划拨, 临时用款计划则可以随时申报,且在申报的三个工作日内给予批复;其二,对用款计划的审批程序进行简化, 尤其是要对财政内部的用款计划申报流程简化。 例如:对公用经费以及人员的审批程序可直接报送至国库部门进行审批,或在均衡拨款的原则下,定期如在每月的月底自动生成并下达用款计划;其三,对资金的清算程序进行简化和完善,有效的节约资金的清算时间,尽量使单位的用款时间得到延长,便于用款单位对资金的操作。 在申报方式方面,应逐步采用网络申报方式,取消纸质凭证的申报。

(四)做好预算会计改革工作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主体核算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以及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提出的决策、参考要求,使得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革成为当务之急。现在,收付实现制因其无法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已不能满足部门预算及会计核算的需要。 建议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入集中支付制度的会计核算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取计提折旧政策,以真实、准确反映各单位的资产使用和库存情况。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手段是保证预算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公共财政理论及财政效益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操作的过程中应及时总结,提出相关的改革意见,供有关部门后续的修改和完善。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