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财政税收论文:科技革新与税收鼓励的文献综述

来源: 2017-09-25 01:05

 近年来,我国有关税收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为了对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的研究现状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理清思路,方便以后的研究,本文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情况做一个梳理。

一、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从税收政策的现状问题出发,李芸芸(2010)主要以湖北作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分析,通过政策分析指出了湖北税收政策中存在着税收优惠对象范围狭窄、方式单一、对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比如把税收优惠对象扩大到所有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企业和项目上,加大研究开发的税收优惠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支持。曹燕萍、刘雅利(2009)认为企业科技创新失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想要减少创新失败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就必须建立合理的企业科技创新"试错"的税收宽容政策。他们在对我国税收政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试错"的税收宽容的政策的相关建议。从税种的角度来看,郝志军、韩伟爱(2010)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完善税收政策以激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他们认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环境的改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上述三种税种以外,营业税、财产税等税制也需要完善。黄遵顺(2009)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对税收激励政策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我国企业所得税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八大方面,主要有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技术转让收入减免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无形资产税前摊销等。从以上八个方面的归纳可以看出,国家从税收方面鼓励科技创新的力度是较大的,企业如果能全面了解和运用这些优惠政策,将会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吴寿仁(2009)认为科技创新政策的核心是激发科技创新人员实施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所以科技创新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上,他总结了目前我国关于个人所得税上面的一些优惠政策,针对股权奖励免税、个人资助科研机构的支出可税前抵扣、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人员的奖金免征个税等政策提出了一些落实政策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从税收的成果来看,张桂玲、左浩泓(2005)对我国现行科技税收激励政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一个总结,他们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税收结构比较合理的科技税收激励政策体系,而且该政策体系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二、税收优惠的有效性研究

(一)从定性方面

王少华(2006)认为我国运用税收政策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他通过对政策的分析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针对科技税收优惠方式的单一性,在采取直接优惠方式的同时,更应注重间接优惠。二是对于税收优惠重点的不全面性进行改进。三是对于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杨绍媛(2006)对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评价,她认为我国现行的优惠政策存在着滥用税收优惠、有些政策只重结果而不针对创新过程等问题。毕金平(2008)依据限制基本权利正当性理论对企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进行考察,发现我国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正当合理性方面存在着法律保留原则没有得到遵守和我国税收激励优惠制度的激励效果差两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制度的立法层次、改善企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实施的外部因素等建议。梅玉华、方重(2009)通过对"负企业所得税"税式支出的运作机制的分析,得出了"负企业所得税"税式支出的激励效应只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即第一,负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效应。第二,负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具有有效的调控效应。第三,负企业所得税在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效应。

(二)从定量分析方面

李丽青(2007)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为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企业所处的区域都对企业的R&D投入有一定的影响,而各种税收优惠措施与企业R&D投入的相关性并不高,其中科学实验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关税政策、四项技术收入免征营业税政策、对专家学者的奖金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在实际工作中作用不大,企业一般用不着这些政策。邓晓兰,唐海燕(2008)以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分析了税收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R&D投入与企业所得税的增长变化率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关系并不显著,增值税对于企业 R&D 投入存在滞后效应,并且这种因果关系长期而稳定,而且R&D投入对税负水平短期变化并不敏感,现行的增值税对企业R&D的激励作用有限。孔淑红(2010)以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逐步回归法对税收优惠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税收优惠对科技创新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中部地区,税收优惠对技术市场成交额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张济建,章祥(2010)以 95 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我国 R&D税收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 R&D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的 R&D投入的激励作用最大,其次是研发费用扣除政策和工资税前列支政策。马伟红(2011)在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 R&D 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以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税收激励和政府资助都对企业的R&D 投入有影响,而且税收激励的影响作用更大,R&D 税收弹性为 - 0.13,即企业所得税每减免 1%,企业的 R&D经费就上升 0.13%。政府资助的弹性系数为 0.016,即政府资助每增加 1%,企业 R&D 投入上升 0.016%。

三、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的国际经验

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国外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很多有利于我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对我国的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很多可用的经验。李丽青,师萍(2005)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分析,然后与我国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对比,指出了我国在税收激励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例如通过统一各类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方法提高我国企业的R&D投入强度。黄国斌,田志康(2008)认为美国和英国的 R&D 税收抵扣政策对创新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总结了英美在创新资源的分配、企业规模水平、混合政策等方面的税收政策设计的方法和经验,根据我国的情况指出了我国在税收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何伟(2008)通过分析外国税收激励政策的设计重点,认为我国税收激励政策应突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需要,以原始创新为基础促进集成创新。同时他认为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特点在于激励目标的战略性、激励环节的整体性、激励力度的高强度性及激励方式的综合性。我国应该借鉴外国的经验,完善我国的税收激励政策。张源(2011)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国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方面的普遍做法,比如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费用列支、准备金制度等,再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充分借鉴外国的好的经验,提出了注重税收政策的总体整合和协调、体现目标导向的多层次税收激励政策等有利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

四、总结

从以上的对当前研究的现状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当前大多数学者都认识到应当通过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进行干预,鼓励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而且不少学者建立了模型,对税收激励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却出现了结论各异的情况。因此基于基础理论的实证研究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不断的研究,找出更适合实际的结构模型,对税收激励提出更好的建议。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