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革新。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财政制度已经取得重大进步,其表现为1998年年初起全面执行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明了我国总预算会计制度已经开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正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财政预算会计制度。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政预算也面临着新经济形势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以预算为核心的财政体制不断深化革新,其中的问题也逐步显现,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将对我国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一、现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无法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作和结果
首先,现有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核算内容过于简单,仅局限于单一的当期支出,无法应对多样化的会计核算。目前我国政府的投资方式已由原有的无偿拨款,发展成为参与股权、有价证券以及投资等方式多样化的发展形式。而现有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并没有对其核算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革新,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无偿拨款核算环节,无法真实反映政府资产状况。
其次,无法全面反映政府投入的固定资产。目前的财政总预算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反应,但其反应的只是固定资产的原值,并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因此,报表中无法反应固定资产净值,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出入较大。
(二)收付实现制总预算会计基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总预算会计核算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对本期已经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记录、核算,但其弊端是无法反应本期已发生但是还没有支付的某些支出,或者在其他年度应偿还的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无法全面的、真实的反应资产和负债状况。
(三)会计报告信息不完整
首先,没有统一的政府财政报告制度。我国目前的财政报告,只单一的反应财政收支预算,缺少反应政府资产、债券、债务等财务状况。这样便不利于公众了解政府的财政状况。
其次,会计报告内容不够完整,我国总预算财务报告内容中不包括固定资产。
并且在项目列示方面不够科学,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建议
(一)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对象
财政总预算相比于其他部门属于我国政府的服务部门,负责管理我国日常收支情况,以及进行会计核算。从预算报表中,不仅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对实体的投资,以及当期预算的执行情况,而且还能了解到整个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因此,要扩大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对象,要从更加广泛的范围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与当期的财政预算收支。具体可以增加对国有资产产权和收益权的管理;对内、外债券债务的管理;参股情况管理等,是财政总预算更加全面、完整、系统地反应我国财政预算资金的运行过程及结果。
(二)完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权责发生制的开展
根据我国现有经济制度和经济状况,结合我国仍然处于财政预算的发展转型期,会计预算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我国财政预算没有统一的会计准则;其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以上我国财政预算情况,政府可以从特殊单位,例如,一些接受国家财政补助的单位,可以采纳收付实现制。首先可以小范围的实现收付实现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善,以及总预算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可以适当扩大权责发生制的使用范围,直到最后可以全部实行。当然,权责发生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单位,所以要根据各个单位的特点、实际财政状况,有目的、有选择的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和计量。例如,对一些行政性收费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收入、财政税收收入等依然使用收付实现制,对于那些不能直接进行核算,而是需要其他相关资料辅助才能进行核算的收入和支出,则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建立健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文章中提到,我国没有统一的财政报告制度,且现有的报告内容不完整、不规范。我国急需建立健全财政报告制度。科学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不仅可以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同时还有助于财政报告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完整的了解政府财政状况。针对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报告状况来看,首先,要完善现有的财政总预算报告体系,编制出一套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同时能够反映政府信息的报表体系。比如可以反映政府采购资金和各项专户管理资金等的一些财务信息;其次,逐步将预算内外资金实行合账并表,统一核算管理预算的内外资金;最后,要在财务报告中附注说明我国变更的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事项。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