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财政透明度视角下的财政信息公开分析
财政透明度是良好的处理财政方面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财政透明度其本身其实不是最终目的,实则它是促进政府的办事的效率、为民众着想程度、保证政府本体对事情负责任的一种方式。财政透明度因此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和许多其他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在1998年逐一通过了《财政透明度良好做法守则-原则宣言》与《财政透明度手册》,并且在2001年又对其反复着斟酌进行修改。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也把财政透明度的问题视为国家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财政透明度的具体含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担心任何国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都会瞬间造成对世界经济不良影响并阻碍其发展。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都制定了财政透明度的最佳准则,作为指导各国财政透明度实践和发展的指南。财政透明度起初在欧盟国家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加以执行。一些经济转型国家,如东欧各国,在其转型过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贫乏问题,公众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将解决此问题的希望都寄托于政府预算改革,迫使政府着手增加财政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
二、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及改进对策
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的财政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型。与《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相比之下,我国财政的对外透明度还是相对比较低,我国的财政的透明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不完善方面:
第一:我国政府依据法律行使权力的意识相对模糊,依法对财政管理的脚步依然跟不上法制法规建设的脚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不良习惯现今还大量残存,这些不良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进步的后患。
第二:在政府预算外的开支活动透明度低于预算内财政活透明度。利用公款消费,贪污受贿的风气仍然大量存在,规模巨大的预算外的支出,影响了政府的收支平衡。个别政府"小金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其法律依据仍然有空白,监督力和重视程度也逐步下降,透明度呈现出由高到低、逐次递减的趋势。
第三:个别政府的对财政透明度的规章制度依然是一纸空文,这对一些官员的不良作风会有助涨作用。在规章制度的发布方面,突出的问题主要显示在规则过于简单造成对某些财政方面问题避而不谈。
第四:财政透明度问题的真实性明显落后于其可能性。目前来看,固步自封的财政管理传统模式仍然渗透在政府管理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国家和政治的决策往往不对外公开而在在幕后操纵。对大众而言,政治决策和政府财政管理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所以,面对这些财政管理的疏忽之处,务必要有切合实际的改良措施。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对政府财政透明度问题的关注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给我们财政学界提出了新的任务:既要研究民生财政,也要研究民主财政。 严格监督、审查政府对财政透明度的立法过程并且加快制定并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法》,明确政府推行公共信息的巨大职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公开财政信息、财政管理的涉及方面,为财政信息透明度提供严格的法律保障和监督力度。
三、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分析
我国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财政供给群体,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长期以来,财政与编制的政务信息却都是"暗箱操作"。为改变这种局面,个别省市政府已经决定将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化的放到网上,也就是把财政的"家底"亮给了人民。但是,在我国政府官员之间对于财政信息公开的意识是十分薄弱的甚至是避而不谈,这些都归因于某些社会风气的影响并且受我国传统的官员思想影响,大多数政府官员认为不公开财政信息是自己的某种权力,并且认为国家无权干涉其公共财政信息。此外,有些官员因受社会不良习惯的影响,还担心如果公布财政信息容易会使自己身陷麻烦甚至自此丧失全力,从而影响个人利益。这一点自从2009年国务院就要求从6月下旬开始98个中央部门务必公开本部门的财政预算和某些特殊经费、行政经费的支出的情况,可是不容乐观的是规定期限已过,甚至到7月中旬,仅仅只有不到十个部门依据要求公开了自己部门的财政相关信息,大多数部门的财政信息姗姗来迟。综上所述,我国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度与已经起步比较晚,为稳扎稳打的进行积极的新型财政管理政策,推荐新型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显露出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提高国家财政透明度和财政信息公开化不仅是财政信息的管理问题,也是一个触及到行政管理模式和社会风气的重大的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故此,推进我国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度绝对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并且要经过各级政府不间断的长时间不懈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准,从而实现我国透明型服务政府建设。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