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经济低碳模式财税杠杆支持的国外经验与启示
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紧张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共识。伴随低碳经济被列入政府"十二五"规划,上海、广东等地区正以不同方式积极探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首先结合国外既有经验,分析如何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杠杆调节作用,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并以经济后发省份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吉林省为例,阐述了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财税的支持作用。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实践
(一)运用财税手段减少碳排放
一是鼓励使用节能设备。例如,日本对企业引进节能设备给予总投资额1/3至1/2的补助,家庭购买太阳能发电装置,由政府补贴一半的费用。二是引导节能技术改造。如德国规定,2005年底前更新的热电联产设备生产的电能,每千瓦可获补贴1.65欧分,又在2009-2010年投资110亿美元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每年可减排CO2300万吨。三是导入碳税、气候变化税、生态税等相关税制限制能源消耗。此类税收征收范围广,涉及能源、机动车、环境污染等诸多方面。例如,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已经开始推行不同的碳税政策。碳税依据化石燃料产品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最终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CO2排放。
(二)运用财税手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2009-2010年欧盟筹措5.65亿欧元发展海上风电项目。美国政府计划未来10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风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研究。二是运用税收优惠手段。2009年美国提供41亿美元的税赋奖励,鼓励使用再生能源技术。英国所有的工商业和公共部门都要就其煤、电、气的使用量缴纳气候变化税,但如果使用可再生能源则可享受税收抵免。
(三)运用财税手段革新低碳技术
发达国家大多采取财政直接投资的方式发展低碳技术。碳捕获与埋存技术(CCS)是全球中长期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英国早在2005年就率先成立了3500万英磅的小型示范基金,并在2007年预算中支持建立第一个CCS技术的大规模示范项目,对该项目的成本资助达100%;日本的"新阳光计划",每年投入570多亿日元进行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的研究;德国将在未来10年投入10亿欧元用于研发气候保护技术。巨额的财政投入,为各国创新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争夺未来能源科技的制高点提供了有力保障。
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与不利条件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更应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正视自身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上的优势与不足,科学谋划,主动转型,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杠杆调节作用,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1.国家政策扶持有保障。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吉林市成为我国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吉林提供全面的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助其发展新能源产业,成长为全国低碳经济的领先示范地区。2012年"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着力保护好东北黑土地、森林和草原,推进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上述政策都为吉林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生态文明,提供了政策保障。
2.清洁能源基础条件较好。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核能等。吉林省有效风能蕴藏量为6920亿千瓦时/年,开发价值巨大。截至"十一五"末,吉林省风电装机容量达220万千瓦,是2005年的16.9倍,成为我国风电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生物质能发展势头良好。吉林市有亚洲最大的燃料乙醇装置,年加工转化玉米150万吨,产能达50万吨/年。吉林省到2010年末已有秸杆发电项目3个,装机容量6.7万千瓦,尚有在建项目4个,合计未来装机容量可达18.2万千瓦。吉林省森林碳汇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2.5%,是全国平均水平20.36%的2.08倍。在太阳能和核能方面,吉林省最大的吉林市昌邑区太阳能发电站,2009年7月并入国家电网发电,年发电量达320万千瓦时,赤松核电站也将于2012年开工建设。由此可见,丰富的清洁能源为吉林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了广阔前景。
3.具备低碳产业结构基础。一是综合耗能相对较低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分别成为吉林省第一、第二大支柱产业。2010年,吉林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9%和10.4%,较2005年各自上升3.2%和2.8%。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投入运行的一汽集团锂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国内清洁能源汽车领导者。三是具备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拥有独特光电子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长春,已与俄罗斯联合建设了光电子产业园区。
(二)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条件
1.能源供需紧张,经济增长压力大。伴随着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2010年吉林省能源消费量也达到了8289.99万吨标准煤,是2005年的2.79倍,年均增长9.3%,高于全国年均8.74%的水平。而与此同时,吉林省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50%,外省调入能源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66.2%。面对如此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吉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如何"保增长、降能耗、促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减排压力大。根据国家规定,"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单位GDP能耗需在"十一五"已经降低22%的基础上再累计降低16%。2008年吉林省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67%,而非化石能源比重仅为8.23%。有资料显示,煤炭的平均碳排放系数(单位能源消费所产生的CO2数量)高居各类能源之首,吉林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其未来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3.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耗能高,污染重。吉林省是典型的耗能密集型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仍显缓慢。2010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8577.0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2∶51.5∶36.3,比上年分别增长3.5%、18.9%、1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67.1%和29.9%。工业企业当年综合能耗达4048.30万吨标准煤,占吉林省综合能耗的48.83%。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更是吉林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的主体,其单位增加值能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左右,其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严重,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吉林省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主要数据,如表1所示。
4.低碳技术水平弱。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吉林省整体低碳技术水平在研发、应用和推广上尚显不足。一是工业企业设备老化严重,装备水平低。目前吉林市在线运行的生产设备,有90%以上达不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二是新能源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达到"生产-研制-探索-发展"的预期目标。三是技术研发资金短缺。以吉林市为例,若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65%的标准,将额外需要投资264亿元,未来10年发展低碳经济的整体投入仅吉林市就超过1000亿元。如此巨额投入,单纯依靠政府解决,显然对尚不富裕的吉林省来说不太现实。
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完善财政扶持机制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优先保证吉林省既有低碳资源和低碳产业的资金安排,大力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继续推动耗能低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重点调整能源结构,保证"气化吉林"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天然气占吉林省能源消费比重,根本解决煤炭供应短缺的矛盾;注重对低碳技术"产、学、研"一体的资金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拓宽低碳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难题。借鉴英国经验,成立碳信托公司,为减少碳排放,加强碳管理提供资金;鼓励私人资本的介入,降低低碳投资风险;尝试发行节能改造方面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券;对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支出提供贷款贴息支持;争取国际间发展低碳经济的双边和多边的基金支持。
3.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据统计分析,我国政府职能部门的节能潜力超过20%。为此,吉林省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重视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目录,提高绿色产品和服务占政府采购的比重;做好绿色采购预算,严禁采购高耗能、高排放产品;降低低碳产品准入门槛,简化招投标程序;将政府机关对绿色产品采购的评价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强化约束力、执行力。
(二)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
1.继续用足用好现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进而促进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壮大。
2.调整现行税制,构建绿色税收体系。一是完善资源税。扩大征税范围,提高征税标准,改从量税为从价税,提高资源使用成本,限制资源滥采滥用。二是加大消费税调节力度。将一些高能耗、污染重的消费品纳入消费税税目,并适当提高税率,而对一些新能源汽车、新型环保产品给予低税或免税优惠。三是鼓励单位和个人从事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和使用,对其取得的相关技术咨询、服务、转让方面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四是企业所得税方面,进一步扩大对节能环保产品研发费的税前抵扣比例,对外购节能生产设备的支出,进行一定比例的投资抵免。
3.借鉴国外经验,择机开征碳税、碳关税、环保税等新税,以更好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三)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并提高财税政策运用效果
一是进一步健全节能相关法规政策,为节能降耗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明确各级机关节能工作职责,建立并完善节能监督机制。二是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加快制定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包括工业能耗设备和重点工业耗能产品能效标准等。三是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全民节能意识,鼓励人们转变生活和消费习惯,推动整个社会向低碳社会成功转型。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借助区位优势,重点加强与东北亚日本、韩国等低碳发展领先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促进吉林省低碳技术升级,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