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论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中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引言
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型和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民在转型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这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财政政策等多种调控手段,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外部条件,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限制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并未完全被打破,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错误观念仍旧大量存在,使得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户籍、就业、子女就业等方面还遭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加上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很多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只是"离乡不离土",并没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真正转移。
(二)统筹领导工作还不够深入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虽然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会涉及到民政、财政、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城乡各个部门彼此之间的充分沟通与协调,没有做好统筹协调与领导工作,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多种城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很多措施无法得到根本落实。
(三)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低下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政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例如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通信网络、交通状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这些因素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很多影响,不利于农村的就业和创业。
(四)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都落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处于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甚至还存在很多文盲,使农民工在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歧视,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同时,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并未建立起针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现有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能力都无法满足农民工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此外,农村的劳务中介体系、劳动力资源开发体系、法律维权服务等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如何借助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增加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和就业能力的提升。首先,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应当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将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各种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其次,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财政手段,制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并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农村教育的整体规划当中,并通过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解决职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
(二)通过财税手段,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需要加快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就近创业、就近择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并为其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国家财政和税收应当进一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税收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农业贷款利息收入免交营业税;在财政补贴方面,中央财政可以增加对农村信用社的保值储蓄补贴,为其提供再贷款的补贴或优惠利率支持等。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要对现有的城乡保障体系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与农民相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消除农民在转移过程中对自身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顾虑;其次,要对现有的城镇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尽快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制度,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政策性障碍,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农村服务体系
针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服务水平低下的现状,国家财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的力度,对财政支农的资金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和优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例如农田基础设施、农村道路、通信、电网等。同时,为了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不合理现象,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出,设立专项资金,对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提高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序进行。例如,要加快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规范劳动力中介组织的行为和职能;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