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论文:积极财政政策若干问题述评
内容 提要:1998年以来,我国 经济 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通货紧缩的趋势,其实质性的导因,是外受亚洲 金融 危机的冲击,内受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 影响 所致,前者是短期因素,后者是中长期因素,由于这两种矛盾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的通货紧缩趋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态势,这在其后的经济运行当中越来越得到证实。1998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终于果断地作出较大力度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后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继续发挥财政支出政策作用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二是进一步促进财政消费支出的良性循环。即:财政政策要积极促进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收入增加了,才会积极消费,促使 企业 增加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增加财政收人,又可以通过财政消费支出来增加居民收入。
1998年以来,在外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内受通货紧缩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果断地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了。那么,积极财政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其主要运作方式和效果又怎样?引起了哪些主要争论?它的前景和影响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些 问题 作一述评,供大家 参考 。
一、积极财政政策产生的背景
我国于1998年7月份开始,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直接导因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和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于1997年7月2日率先在泰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东南亚国家,继而冲击韩国、日本。 台湾 和香港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但整个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未直接殃及到我国,因为当年我国外贸形势比较好,外贸出口比上年增长 20.9%,使我国的对外贸易跃居世界第十位。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8%,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8%,迎来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在当时较好的国内经济形势下,我们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可能对我国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已经估计到了,因为从1997年见月份以来,我国对东南亚和韩国的出口开始明显下降。但总体上看,当时对事态严重性的估计,仍有些不足,最明显的表现是,在酝酿和制定199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方向和力度,是略为收紧的。199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1998年要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为此,人代会通过的199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中,经济增长率为8%,商品零售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财政赤字要比上年减少100亿元,等等。
1998年上半年的经济 发展 进一步证实,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逐步加深。上半年出口增速逐月放慢,一季度增长13.2%,4月份增长7.9%,5月份下降1.5%,6月份仅增长1.6%,整个上半年出口增长7.6%,与1997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8.6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增速的减慢,势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上半年由于出口交货值增幅减慢,约影响 工业 生产增长减慢2.1个百分点,由此影响GDP增长减慢1个百分点。199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更为严峻的是,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同时,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从1997年10月起已连续9个月出现负增长,到1998年6月末增长幅度为一2.1%,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趋势。
通货紧缩趋势的发展使国内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得以逐步暴露,就是供需失衡。简言之,就是供给大于需求,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不得不降价销售,一方面使物价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使企业盈利减少、亏损增加。如 1998年 1~5月,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49. 5%。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110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净盈利91亿元,同比减利增亏201亿元。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又集中反映到工业增长速度下滑,1998年上半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9%,增幅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工业经济增长的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回落势必导致经济增长的下滑。
我国经济总量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一方面说明国民经济已由原来的供给不足转向需求制约,反映物资供应丰富了,这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这种供大于求是低水平的、阶段性的和结构性的,一般加工工业产品的过剩很大程度上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所致,深刻地暴露了我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东西远未得到满足,经济结构失衡是国内深层次的矛盾,它的表现形式是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外需急剧减少,加剧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所以,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通货紧缩的趋势,其实质性的导因,是外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内受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影响所致,前者是短期因素,后者是中长期因素,由于这两种矛盾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的通货紧缩趋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态势,这在其后的经济运行当中越来越得到证实。
1998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当时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几经 分析 ,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确保当年经济增长达到8%的目标,终于果断地作出较大力度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针对对当前通货紧缩的形势,中央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筹集更多的资金,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措施。"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运作方式和效果
从1998年7月份开始,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政方针已定。到2000年为止,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实行3年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最主要的特征是:以增加财政赤字、增发国债的方式来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投资增长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出口。积极财政政策的运作方式划分为两个阶段。
1998年为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1998年年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财政部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连同银行的配套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的建设:
第一,增加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投资,特别是抓好大江大河治理,水毁工程修复,以及长江黄河中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植树造林等。
第二,加快铁路、公路、电信和一些重点机场建设,铁路主要安排京九南段复线建设等,公路按照"三纵两横"和"五纵七横"的规划,加快建设进度,电信建设主要发展数字通信和移动 网络 。
第三,扩大城市环保和垃圾处理、供水、供暖、供气、城市道路和绿化等。
第四,建设250公斤仓容的国家储备粮库,主要由地方政府按照统一标准包干建设,地方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免除相关的税费,并由国家粮食储备局选派工程监理,保证工程质量。
第五,实施 农村 电网改造和建设工程,首先启动500个筹资能力较强的县级电网改造,同时抓紧进行城市电网改造。
第六,扩大经济适用住宅建设规模
1999年至2000年为第二阶段,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方式有所改进,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了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支持;在扩大投资的同时,努力增加消费;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促进出口。1999年,我国继续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通货紧缩趋势仍继续蔓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严峻。1999年初,中央决定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但当时中央财政只安排了500亿元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看来,当时这个投资安排明显不足。从经济运转的实际情况来看,199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8.3%,但从三四月份以来,投资。消费、出口状况都不好,由于1998年下半年和1999年初投入的国债投资的高峰期已经基本过去,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继一季度增长22.7%之后,二季度只增长12.1%;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增长7.4%,二季度回落为5.5%;整个上半年的外贸出口除5月份比上年同月有所增长外,其余各月均为下降,上半年出口下降 4 7%。这样, 1999年第 H季度经济增长只有7.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从4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察觉了经济增长减慢的趋势,几经讨论 研究 ,于7月份下发 了有关文件,决定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在继续增发国债扩大投资的同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同时采取一定的促进投资和出口的税收政策,以全面刺激经济增长。具体内容是:
第一,加大投资力度。年中增发600亿元长期国债,除继续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外,还拿出90亿元国债用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贴息款,相应带动了1000多亿元的银行贷款。为了鼓励投资,决定从7月1日起,对实际完成的投资额减半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准许按 40%抵免企业所得税。
第二,调整了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从1999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人。全国普遍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按基本工资提高 30%;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补助、职工失业救济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三条最低保障线,也增加30%的补助;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为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共有8400多万人受益。为了适当调节个人差距,刺激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从11月1日起,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到年底征收了8200多万元的利息税。
第三,为了支持出口,开拓和扩大国际市场,在1998年大幅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1999年又分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使我国出口货物的平均退税率比1998年又提高5.5个百分点,达到 15%以上,当年退税 626亿元,比预算增加156亿元,比上年增长 43. 5%。
2000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年初预算投入1000亿元长期国债的基础上,为了保持投资的连续性和必要力度,年中又增发了500亿元长期国债,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1999年下半年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到2000年是全年发放,等于比1999年又增加了半年的调整工资收入,进一步促进了消费。2000年出口退税额继续明显增加,进一步刺激了出口增长。
三年来,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据统计,1998年仅国债投资就拉动经济增长三。5个百分点,1999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2000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到2000年底,财政共累计发行3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连同配套资金的投入,约完成1.5万亿元投资量。建成投产的工程主要有: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1.64万公里,在长江沿岸移民建镇120万人,增加行蓄洪面积1400平方公里,在长江沿岸移民建镇120万人,增加行蓄洪面积1400平方公里,完成75座重点大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投产铁路新线3000公里,复线2560万公里,电气化里程3000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7.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230公里;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946 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70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9929吨;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高低压线路近170万公里;新建国家储备粮库仓容258.5亿公斤;用195亿元国债作为贴息资金,带动银行贷款1459亿元,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880个,总投资规模2400亿元;安排了78亿元国债资金用于 科技 教育 ,建设教学、实验、科研等高校设施项目694个,总建设面积870多万平方米,新建学生公寓250万平方米。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不仅有力拉动了当前经济增长,而且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促进出口和支持改革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0年年中,我国经济形势出现重要转机,下半年的经济运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这个重要转机的成果,社会需求全面回升。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扭转了多年来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趋势,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 1936亿元,比上年增长 16. 9%;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 86. 2%,其 中国 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对外贸易在世界的位次上升到第八位;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65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了109亿美元。所有这些,均创 历史 最好水平。如果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就不会赢得今天这样好的局面。
三、积极财政政策若干问题的探讨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三年来,国内 理论 界和实际部门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进行了多方探讨。现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予以述评。
(一)怎样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引起注意并进行了讨论。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表述不够清晰,主张修改这个提法。因为把"特定时期的特定政策"界定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容易引起误解,即在特定时期以外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可能被认为是不积极的,因此建议将"积极的财政政策"表述改为国外通行的"扩张的财政政策"提法。
我们认为,修改"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似有不妥。因为:
第一,"积极财政政策'确实是在我国特定时期采取的一项特定政策。具体来说,是指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通过主动地适度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即增加中央财政支出,更直接、快速。有效地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使用"积极"一词,关键在于是"主动"地扩大财政支出,并要取得预期的良性循环效果。它综合考虑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可承受的能力,以及客观上具备发行长期国债的各种有利条件,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不会有大的风险。
第二,"扩张的财政政策",是相对于"紧缩的财政政策"而言的,这是西方经济学的通用范畴。一般来说,"扩张"一词是中性的,既包含扩大财政支出、带动经济增长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一面,也包含盲目扩大财政支出、最终引致通货膨胀的不良效果的一面。如果我们用"扩张"一词,人们的理解可以是褒义的也可以是贬义的,不完全是"积极"的含义,容易引起误解。
第三,一些权威的国际经济组织也认可和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经济的年度评估报告中说:"面对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地捍卫并加强了港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并及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创造就业和再培训计划,有效地减轻了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的冲击。"这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使用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表述。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什么?
积极财政政策进入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上半年,针对当时经济增长再度出现下滑的趋势,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应是增加消费支出而不是投资支出。这种观点认为,现行国债支出主要是用于投资,特别是用于产业链条短、直接经济效益不显著的基础设施投资,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所以每年到年中不得不再增发国债。与其这样做,不如把相当一部分国债用来较大规模地增加居民收入,以此营造新的消费热点,通过增加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因为,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只是中间需求,如果最终需求上不去,你怎样加大中间需求也无济于事,因为最终消费品卖不出去,投资需求即使上去了,也不会持久,最终还会掉下来。当前我国的通货紧缩问题,主要是消费需求不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工薪阶层的收入还比较低,需要大幅度地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国债即使用于投资的部分,也不要都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而要适当投入能较快产生盈利的加工工业,大力启动和支持民间投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