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读图。读书是有益的,但人却不可因为“书”而框住手脚。我们应懂得
①与认识相比,实践是第一位的 ②认识不过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解放思想要打烂一切现存的东西 ④坚持革命批判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22011年8月,为应对飓风“艾琳”,美国政府下令紧急疏散百万居民,但事后美国民众却质疑预测结果。事实上,预测不是实况,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这说明( ) ①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中,人的认识不可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也具有相对性 ③即使是真理性认识,也包含着谬误成分 ④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3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②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的明白 ③百闻不如一见 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4人们一直在寻找暗物质,并对其特性提出了多种假设,但还没有得到实验证明。中国科学家正在四川锦屏山地下2400米的暗物质探测地下实验室进行一项粒子和天体物理学氙气试验项目(简称PandaX):寻找暗物质的存在证据。暗物质是宇宙中最难以捉摸的物质之一,科学家试图找到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s)存在的证据,但科学家对其粒子知之甚少。PandaX已于2014年初开始收集数据,项目的第一批结果将在2014年年底公布。对暗物质的认识说明 ①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是推进人类对暗物质认识的动力 ②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使盲目的实践也是存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5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断定,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中国科学家在掺Fe的SmOFeAs和CeOFeAs中观测到了43K和41K的超导转变温度,并且利用高压合成技术制作出一大批不同元素构成的铁基超导材料,转变温度都在50K以上。这一发现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一事例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获得认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只有否定权威,认识才能发展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6薛其坤院士带领的由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组成的联合实验团队,历时近4年,尝试了1 000多个样品,终于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重大科技发现,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这一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协同创新、集体攻关、多次实验的一个成功典范。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科学实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认识的进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7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有了新构建。十六大以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到十七大的时候,增加了社会建设,而十八大报告则将其拓展到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材料表明( )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8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从这一自白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19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各持己见,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争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有用与无用因人而异,没有判断的客观标准 ②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20该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