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
摘要:在西方民主政治的现代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公开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语境下,由于国际法的制衡机制没有得到真正确立,左、右阵营的相互制衡在"冷战"时代主要依靠美、苏之间的是军力对抗,而"冷战"之后则陷于严重的失衡状态。 关键词:左派 右派 激进 保守 政治 制衡 一 尽管"激进"与"保守"、"左派"和"右派"是中国与西方通用的政治概念,但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却有着不尽相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不同不仅妨碍了我们对其正确的理解,以至于造成了此前学术讨论中的一些混乱,而且影响了其彼此之间相互制衡的正常关系。因此,有必要追根溯源,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澄清。 在英国,最早具有左、右倾向的政党是17世纪70年代在议会内部围绕着王位继承问题的讨论而形成的。其中反对君主专制、坚持议会制度者形成了辉格党;而拥护王权统治、反对民主政体者形成了托利党。后来,前者演变成了自由党,后者演变成了保守党。而真正在西方世界为"左""右"二字赋予政治含义的,则是法国大革命以后的事情,"这两个词起源于1789年革命中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赞成革命的成员坐在讲演台的左边,而不大拥护革命的成员坐在右边。1815年法国君主制度复辟后,'左派'表示支持革命,而'右派'表示反对革命。左派认为主权在民,赞成共和制,反对教士政策;而右派则推崇'王权与祭坛',即推崇以教会的价值观为基础以及维护教会价值观的专制和君主制政权"[1] 如果说左、右两派还只是两种不同政见的行为主体,那么"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则是与其交织在一起的更为复杂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激进"这个词第一次被用在政治上是在英国。一般认为C·福克斯在1797年要求实行'激进的改革'时首先使用这个词,改革内容包括大大扩大公民权。此后,激进派一词被作为一切支持议会改革运动的人在内的概括名词。"[2]与之相对应的是,"保守主义一词因不同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而有不同的含义,但总的来说,是指倾向于维护历史形成的、代表着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事物。直到18世纪末,保守主义才开始发展成为反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政治态度和运动。这个名词最早可能是在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分子首先使用的。一般认为最早在现代意义上明确地表达保守主义思想的,是英国议会议员和政治家E·伯克。"[3]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别与"左派"和"右派"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左派"中会出现"保守主义","右派"中也会出现"激进主义");而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里,"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现实内容、"左派"和"右派"的历史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和判断。然而从单纯的学理上讲,我们又可以抛开这些历史的、具体的偶然现象,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区分"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左派"和"右派"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对"人性"问题的不同看法。激进主义者和左派政治家一般相信人生来是善良的,人类之所以腐败,完全是由于罪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使然。这种大约是源于卢梭的人性观念,使他们相信可以通过激烈的社会变革来改善人类的现有状况,并为这种革命行为赋予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浪漫主义理想。与之不同的是,保守主义者和右派政治家一般对人类的本性持有相当大的疑虑,认为人类的不幸均根植于其自身的罪恶之中,因而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这种大约是来源于基督教义的人性观念,使保守主义者相信只能通过有限的调整和改良来减少社会的腐败与人类的不幸,而对于那种宏大的社会变革和乌托邦式的政治蓝图不抱任何幻想。激进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对待人性问题的不同态度,往往导致了左、右政党与传统宗教信仰的不同关系。 其次,是对"理性"问题的不同看法。激进主义者和左派政治家一般都对人类的"理性"抱有十足的信心,认为可以通过理性的设计来取代非理性的习俗,并通过合理的计划来控制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之不同的是,保守主义者和右派政治家对人类的理性大都没有过高的期许,他们认为任何理性的设计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而反倒对非理性的习俗持有相当大的敬意。激进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对待"理性"问题的不同看法,常常导致左、右政党与传统习俗之间的不同关系,及其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态度。 再次,是对"权利"问题的不同看法。激进主义者和左派政治家一般认为人类生而平等,应该具有同等的权利,因而反对贫富悬殊和等级制度。与之不同的是,保守主义者和右派政治家则大多认为,权利和财富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权利和财富的绝对平等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要的,那会在客观上限制个体发展的自由和社会进步的活力。激进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对待"权利"问题的不同看法,常常导致左、右政党与少数民族、弱势群体之间的不同关系,以及对待现存秩序的不同态度。 二 左派激进主义与右派保守主义的上述政治理念,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在西方世界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相转化的政治变革过程中,二者的矛盾常常集中在王权的取舍、等级的去留等问题上。而当资本主义革命普遍完成,当"自由、平等、博爱"作为一种公共理念被广泛接受之后,情况便有了新的变化。 我们知道,1789年通过的《人权宣言》不仅是法国革命的产物,而且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理念基石。该宣言共有17条,开头便写道:"人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社会区别只能以共同福利为基础。"从而奠定了"自由"、"平等"与"博爱"的合法性;然而《人权宣言》的最后一条又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样一来,便给"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的矛盾埋下了伏笔。说到底,人们自由获得的"私有财产",在多大程度上应该让渡给"公共福利"?如果前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后者又将以什么为保障呢? 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方人渐渐将"自由、平等、博爱"作为其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无论是激进主义的左派,还是保守主义的右派,很少有人公开反对这一理想(公开反对"自由"和"平等"、"博爱"者,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左派和右派,而被视为"极左派"和"极右派")。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自由"和"平等"、"博爱"之间往往是有矛盾的:过分强调自由,便可导致激烈的社会竞争,社会在充满活力的同时则会陷入两极分化;过分强调平等与博爱,可以限制两极分化,社会在保持平等的同时又会失去竞争的活力。这种"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的矛盾,便为不同的主义和政党留下了新的发展空间。大致说来,所谓激进和保守、左派和右派,无非是针对这一矛盾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而已:凡是为了"自由"而牺牲"平等"和"博爱"者,一般可称之为右派或保守主义者;凡是为了"平等"和"博爱"而牺牲"自由"者,一般可称之为左派或激进主义者。具体说来,它们之间的分歧常常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 "左":主张平等高于自由; "右":主张自由高于平等。 "左":关心社会公正; "右":关心个人权利。 经济上: "左":主张国家控制; "右":主张自由竞争。 "左":高税收,高福利; "右":低税收,低福利。 文化上: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