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动态性概念,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及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娱乐等服务,是在信息革命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随着大学生电脑和手机使用率的逐年提高,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并且逐渐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分析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正确把握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系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趋利避害,促进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和信息的海量性,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新媒体作为一种开放的信息传播形态,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及信息的海量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教学素材。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所承载的海量信息,选取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件和人物典型,通过主题座谈和专题讨论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仰等方面的教育,强化学生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及信息的海量性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新媒体信息的即时传播,弱化了原有传统媒体对传播内容的审核和筛选,使得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的信息庞杂而无序。由于大学生缺乏对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常识性、客观性判断,许多冲击社会价值底线以及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新媒体作为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在网络技术上的垄断地位,不仅控制着国际互联网的大量网站,还通过各种手段在网络里极力向我国输入各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甚至包括西方一些颓废有害的观念和思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还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受这些消极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也提高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取课堂教学、主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而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来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情境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多样化。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论坛、QQ群和微博等网络平台,实现无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新媒体在大学生之间的迅速普及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既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深厚的人文修养,也要具有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以便应对信息传播的快捷性。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逐渐完善以及校园网的普及,大学生成为新媒体最早的受益者,相比较而言,教育者却由于观念落后、技术水平差、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洞察力等原因而使自己处于信息获得的劣势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新媒体素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渠道功能。
(三)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交互性,既增强了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新媒体技术所形成的虚拟性信息传播机制,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沟通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利用BBS、QQ、博客、手机短信及微信等交流平台,在虚拟的交流空间中自由地展现真实的自我,表达真实的想法。教育者通过这些平台实现与大学生的平等沟通,可以增强学生关注时事、探究社会问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也弱化了教师对大学生的单向信息传递机制,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网络及移动电视等的普及,使大学生能够接触海量的即时信息,并且可以自由搜索和发布,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大学生原有的消极被动的接受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但是,交流空间的虚拟性和交互性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淡化。在新媒体空间中,大学生大多以匿名或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交流角色的虚拟使现实人格和虚拟人格频繁转换,学生极易混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整天沉溺于虚拟空间,在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同时,利用虚拟性的特点,放纵自我,肆意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传播不良视频和低俗信息,散布垃圾邮件等,有的甚至还冲破法律的底线。同时,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技术监控上存在较大的技术空白,对信息传播的监管和控制难度较大,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QQ、MSN、E-mail等这些互动性强、开放性广且不易控制的交流平台向大学生传播大量色情、暴力、反动等低俗不良信息。这些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导致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和价值导向多元化等社会问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在巩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同时,积极"占领"新媒体渠道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社会交往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切实加强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媒体渠道的建设和拓展工作。
首先,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传媒机构要加强合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开放性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手机网络、数字报纸、论坛、QQ群等传播渠道,将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对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的深度解读等内容传播到每个网络终端,对大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思想交流和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开发符合大学生需求,满足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新媒体教学软件库。完善符合高校要求的手机报、数字杂志等教育渠道,加强对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监管,做好网络信息的筛查管理,确保学生免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高校要通过自身的管理优势确保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的信息传播优势。
(二)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创新的能力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而且还要创新新媒体教育手段,努力增强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加强对新媒体及其衍生工具的学习和认知,熟练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把握信息主动权,运用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技巧对网络信息进行适当筛选,运用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将信息传递到每个校园网络终端,利用这些正面或反面信息即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闻的时效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对于不良信息,可以通过论坛、博客等沟通手段,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发挥教师教育引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和正确处理不良信息的能力。其次,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手段,依托论坛平台、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短信平台、博客等多元化的新媒体交流手段,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过程,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并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媒介素养教育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由最初教导青少年如何规避大众媒体文化的消极影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旨在提高媒介受众批判地认知吸纳媒介信息能力的终身教育。而在我国,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刚刚起步。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往往缺乏科学的判断,导致价值观混乱。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尽快完善对大学生进行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的制度安排和具体实施措施。可以考虑开设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以选修、讲座等形式为学生讲授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通过媒介素养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环境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不完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也可能是经过刻意筛选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融合后的产物,提高学生理性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正确解读信息,有效运用信息,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增强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这就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将挑战转化成机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使新媒体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动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